核動力專家。廣東省海豐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的兒子。3歲時母親犧牲,4歲時父親就義,兩次被捕入獄,被營救后送到澳門、香港。
1940年被送到延安青年干部學院和自然科學院就學。1946年在宣化煉焦廠、石家莊煉焦廠任技術員。1949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1956年畢業于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后又在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進修。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曾任造船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水電部副部長、總工程師、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秦山二期核電站首任董事長。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親自參加、組織研制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親自建立的核動力裝置主參數計算方法,在主參數的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并可推廣應用于壓水堆核電站。
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寫出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參數、進度、投資等,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
成長經歷
彭士祿3歲時母親犧牲,4歲時父親又犧牲。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搜捕,他被送到革命群眾家里寄養,輾轉一家又一家,最后被送到潮安縣彩塘區一位紅軍隊長陳永俊家里(秘密交通站),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
1933年陰歷7月15日,當時的中共潮安縣委書記陳醒光叛變,8歲的彭士祿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送至潮安縣監獄,接著被押送到汕頭石炮臺監獄。1年后又與一批少年及紅軍家屬被轉送到廣州感化院。
1935年夏從那里被釋放出來,回到潮安當乞丐,后又住到革命群眾家里,并幫助繡花、打柴、放鵝等以養生。1936年夏又被捕,押送到潮安監獄。祖母通過愛國民主人士陳卓凡,將彭士祿營救出獄。祖母先將士祿帶到澳門,住在柯麟(中共黨員,公開身份為名醫)家。七嬸楊華當時正住在柯麟家,公開身份是做傭人,同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后來又由祖母將士祿帶回香港,生活由地下黨組織供應一些,并讓彭士祿在圣約瑟英文院讀了兩年小學。1939年夏祖母回海豐時,將彭士祿送到愛國民主人士、著名老中醫、中國農工民主黨的組織領導者彭澤民家里。與堂弟彭科一起逃離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參加了東江縱隊。后來香港中共地下黨組織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
1940年,周恩來派副官龍飛虎和賀怡帶領彭士祿和一些烈士子弟一起達重慶。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鄧穎超。當年他自愿報名調到延安中央醫院當護士,1943年被評為模范護士。他患上了肺結核,常咳嗽吐血,被蔡暢知道后經組織部將他調離醫院,派他到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
1945年8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表現突出沒有候補期,剛入黨就擔任黨支部書記。1945年底由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惲子強帶隊從延安出發,本打算經張家口向東北挺進。將延安自然科學院留在張家口,成立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彭士祿在那里學習。
1946年8月,由于解放戰爭開始,彭士祿等同學被派到李蘇領導下的宣化煉焦廠工作,在那里建立了煉焦廠。彭士祿還在炸藥廠工作過。1949年彭士祿被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后又轉到大連大學應用化學系學習。1950年大連大學分家,應用化學系改為化學工程系,彭士祿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學習。1951年被選派留學前蘇聯。1956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獲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1958年4月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3年赴蘇聯留學時與彭士祿同在喀山化工學院學習,1955年轉至莫斯科門得列夫化工學院,1958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獲優秀化工工藝工程師證書;回國后,先在北京化工學院任教,后來被調從事核潛艇有關的技術研究工作,任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曾與他人一起獲國家科技情報成果一等獎,個人曾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優秀科技情報成果獎等。
1961年彭士祿任原子能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接著受郭沫若聘請兼任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1963年彭士祿任七院十五所副總工程師;1965年轉并到核工業部二院二部任副總工程師,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師,1971年6月-1973年5月任719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1973年起任七院副院長,隨后任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防科委核潛艇第一位總設計師。
1983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還兼任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核電工作歸核工業部管理之后, 1986年4月彭士祿調到核工業部任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核工業部改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后,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