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工業報 發布日期:2025-01-15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演變的當下,核電作為一種高效、清潔且穩定的能源形式,正逐步成為我國能源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愈發凸顯。
近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透露,我國核電發展步伐穩健且堅定。2024年,江蘇徐圩等5個項目的11臺機組喜獲核準,全國在運和核準在建核電機組數量達到102臺,裝機規模躍升至1.13億千瓦,這一系列數據標志著我國已成功登頂世界核電大國之列。展望未來,2025年,我國核電事業將繼續闊步前行,預計年底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6500萬千瓦左右,屆時將有一批條件成熟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開工,為我國能源供應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不僅如此,國家原子能機構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為核電產業的長遠發展勾勒出清晰藍圖。到2026年,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將顯著提升,產業領域也將進一步拓展。圍繞核技術在醫學診療、農業育種、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檢安保等重點方向的應用,我國將全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精心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大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力爭核技術應用產業年直接經濟產值達4000億元,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能,推動我國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穩步邁進。
核電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能源需求增長與結構優化
中國經濟的穩健前行使得能源消耗持續攀升,核電憑借其安全、高效、清潔、環保等諸多優勢,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突破口。
我國能源領域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而核電的發展則成為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之舉。
從能源需求端來看,中國經濟的穩健前行使得能源消耗持續攀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1月,全行業用電指數達到130.7,全行業用電量相較于2020年期間增長了30.7%,年均增長6.9%,同比增長2.8%。這一數據背后,是無數工廠日夜運轉的機器、城市中閃爍的霓虹以及家庭中各類電器的持續運轉,它們共同構成了對電力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如AI等新興技術領域對電力的依賴程度也與日俱增。AI模型的規模和復雜度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從早期僅擁有幾百萬參數,迅速發展到如今動輒數百億甚至數萬億參數的龐然大物。而模型越大,其訓練和運行所需的計算資源就越多,耗電量也隨之急劇上升,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勢。
在環保壓力方面,傳統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負擔。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核電在運行過程中幾乎不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利器。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提到,2023年,核電發電量相當于節約標煤1.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3.5億噸,這一顯著的環保效益使得核電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核能行業協會核能公眾溝通委員會主任王炳華也表示,核電憑借其安全、高效、清潔、環保等諸多優勢,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突破口。發展核電能夠有效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減少對有限化石能源的開采和消耗,從而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推動我國能源結構朝著更加清潔、低碳、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核電技術的輝煌成就:堅實基礎鑄就光明未來
我國核電行業在裝機規模、項目建設與運行以及技術創新等多個維度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實力和潛力。
回顧2024年,我國核電行業在裝機規模、項目建設與運行以及技術創新等多個維度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實力和潛力。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24年11月最新數據顯示,在發電數據方面,2024年1-9月,全國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278.09億千瓦時,比2023年同期上升了1.55%;累計上網電量為3085.57億千瓦時,比2023年同期上升了1.88%。與燃煤發電相比,2024年1-9月,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9435.67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4721.44萬噸、二氧化硫80.20萬噸、氮氧化物69.82萬噸。同時,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5747.88小時,平均機組能力因子為89.08%,各項數據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從裝機規模來看,我國核電事業實現了重大跨越。截至2024年度,在運和核準在建核電機組裝機量攀升至約1.13億千瓦,核電機組數量達到102臺,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我國核電事業的蓬勃發展態勢,更使我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穩穩坐上世界第一的寶座。
我國核電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國產化設備的騰飛。在三代核電技術裝備領域,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裝備制造持續優化。蒸汽發生器、壓力容器等關鍵設備的制造工藝進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更加穩定可靠,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不僅滿足國內核電項目建設需求,還開啟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征程,技術與裝備的成熟度得到全球認可。
截至2024年10月,哈電重裝已累計生產核電設備400多臺,產品覆蓋國內外24個核電站,其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制蒸汽發生器12臺?!叭A龍一號”蒸汽發生器從設計、材料、工藝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創新,采用了管板鎳基合金堆焊等關鍵技術,使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2024年10月8日,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項目4號機組第三臺蒸汽發生器順利吊裝就位。相較于3號機組,此次4號機組主設備大件引入過程展現出了更為精確、穩妥與高效的特性。
2024年11月29日,寶武特冶旗下寶銀廣州公司核電蒸發器用690U形管項目正式投產。寶銀公司繼2007年在江蘇宜興首次實現我國核電管國產化后,此次落子廣州南沙再啟第二大生產基地,標志著其具備了每年建設7臺百萬機組核電站的核電管保供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核電管生產基地。
2024年中國一重獲得“核電壓力容器接管組焊電磁感應加熱裝置及其使用方法”發明專利授權。該裝置能夠更精準地控制溫度,提高加熱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焊接質量。
在第四代核電技術裝備方面,高溫氣冷堆、快堆等先進堆型的關鍵裝備取得重要突破。高溫氣冷堆的氦氣輪機等核心裝備完成樣機制造與試驗,快堆的鈉冷系統關鍵部件實現國產化替代,為我國核電技術多元化發展奠定基礎,引領全球核電技術發展新方向。
此外,核電裝備制造企業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通過數字化設計平臺,實現核電裝備的虛擬建模與性能優化;在生產過程中,智能化生產線提高了制造精度與效率,智能檢測系統確保裝備質量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降低了人為因素導致的質量風險。
核電未來發展趨勢:舉國體制保障產業鏈安全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核能基礎性關鍵技術研究、工業軟件開發,補齊短板,保障核電產業鏈安全。
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我國核電裝備未來的發展方向也逐漸明晰。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表示,我國擁有完整的核工業體系,自主研發成功并推廣應用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第四代核電技術取得長足進展。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核電關鍵設備、材料存在短板和弱項。因此,我們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核能基礎性關鍵技術研究、工業軟件開發,補齊短板,保障核電產業鏈安全。同時,健全天然鈾供應保障體系,加大國內鈾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增強境外資源獲取能力。推進乏燃料后處理技術攻關、一體化閉式循環快堆等戰略性先進核能技術研發,解決放射性廢物環境制約問題。
以“華龍一號”為例,其新建項目設備國產化率已提高到95%以上,并具備整機設備100%國產化能力,基本實現“華龍一號”核心設備自主可控。
從最近的技術突破來看,我國自主研發的核電站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核柴一號”正式亮相,為“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增添了強大助力。在這一過程中,集結了數十家上下游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研發合力。經過不懈努力,成功攻克128項技術難題,收獲26項技術專利,并完成了1000小時可靠性試驗,“核柴一號”由此誕生,標志著我國已完全具備該機組的自主設計與制造能力。
核電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是核電站應急供電系統的“最后一道防線”,其系統功能是在主電源和輔助電源失效時啟動,向安全設備提供應急電力,以確保反應堆安全停堆,對保障核安全至關重要。從20年前的整機國外進口,到之后國外專利授權制造,國內一直沒有核電應急柴油發電機組自主化機型。因此,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應急柴油發電機組迫在眉睫。
2024年無疑是中國核電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年,展望未來,中國核電前景光明而廣闊。我國核電裝備不斷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優化產業鏈布局,提升核電裝備的國產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行業將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前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助力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更多的中國力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