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企業因利用小時數下降少掙54億
[2015年全國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下降437小時,降幅達到5.6%,相當于少發125億度電,有的核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已經低至5000小時]
中國核電利用效率有所降低。
中廣核向記者提供的兩份材料顯示,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2015年全國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下降437小時,降幅達到5.6%,相當于少發125億度電,有的核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已經低至5000小時。
“一座擁有2臺百萬千萬機組的核電站,年發電量約150億千瓦時,少發125億度電相當于閑置了2臺機組,這是對清潔能源資產的嚴重浪費。”賀禹說。
核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是核電發電廠發電機組利用程度的指標。它是一定時期內平均發電機組容量在滿負荷運行條件下的運行小時數。
來自中電聯2015年的電力統計數據顯示,受電力需求增長放緩、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繼續下降,2015年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969小時,同比降低349小時。其中,2015年底全國核電裝機容量2608萬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7350小時,同比下降437小時。
記者根據全國核電標桿電價為每度電0.43元來測算,2015年全國核電因“少發125億度電”,相當于核電企業當年收入少了53.75億元。這相當于中國核電和中廣核電力兩家核電上市公司2015年兜售核電獲得的總收入680億元的7.9%。
記者從中核集團旗下的中國核電此前公布的財報獲悉,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核電各核電機組全年累計完成發電742.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76%;上網電量691.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38%。這意味著,2015年,中國核電因兜售核電獲得的總收入將近300億元。
另外,中廣核旗下的中廣核電力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廣核電力運營管理的核電機組全年總上網電量約為883.4694千瓦時,較2014年同期增長20.36%。也就是說,2015年,中廣核電力因兜售核電獲得的總收入高達380億元。
中廣核向記者提供的上述材料顯示,日前,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廣核董事長賀禹發起,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壽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炳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等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議,更好地發揮核電在推動實現中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應有作用,從政策上確保核電滿發、多發。
他們表示,非化石能源中,核電具有清潔、穩定、高效的特點,將在推動中國能源供給側結構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賀禹稱,核電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碳排放,沒有粉塵、PM2.5等污染物排放;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與一般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85萬噸,環保效應非常明顯。
核電等清潔能源裝機發電利用小時數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與火電新增裝機量有關。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增電力裝機12974萬千瓦,其中火電6400萬千瓦,同比增長33.6%。“火電與核電等清潔能源之間的矛盾比較大。”在某電力企業的一次有關會議上,本報記者聽到了這樣的觀點。
賀禹分析,從目前趨勢看,受電力行業整體供需變化等因素影響,如不采取相應措施,未來核電利用效率降低的情況會更加嚴重。核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每下降1000小時,一臺百萬千瓦機組將少發10億度電,按照核電發展2020年和2030年規劃目標測算,屆時將分別減少清潔發電580億度和1500億度,相當于有8臺和20臺核電機組全年處于完全停運狀態,造成的損失巨大。
按照賀禹的分析,目前中國的電價形成機制中缺乏環境成本因素,煤炭的環境外部成本沒有內化,清潔能源環保價值未得到體現。他引述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研究院與能源基金會聯合發布的報告的結果說,中國在煤炭開采、運輸及使用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及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三個環節的外部成本分別為每噸68元、52元、85元,這些環境外部成本并沒有充分體現在當前的煤炭價格中。與此同時,清潔能源的環保價值也未納入價格,這導致價格信號的失真和價格機制的扭曲,不利于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發展。
他認為,“在這種價格刺激下,我國煤電行業繼續快速擴張,核電、風電、光伏等低碳清潔能源裝機發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出現了棄風、棄光和棄核現象,能源結構轉型面臨逆向替代的可能。”
他還建議,應盡快建立碳定價機制和碳排放性能標準,還原煤炭利用的真實成本,建立公平的電價形成機制,建立包含碳定價在內的電力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改善電力發展環境,促進能源和電力供給側改革。另外,應該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相關排放標準的建立,全面推動中國能源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