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創新核電技術 展現中國自信
來源:華夏經緯網 發布日期:2017-11-29
華龍一號——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系統模型、大亞灣核電站主控室模擬機、核燃料操作員培訓設施……日前,“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深入大亞灣核電基地,一探核電“國家名片”技術及人才出海背后的故事。
技術創新展現中國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在一線從事核燃料換料工作25年的中廣核工程師喬素凱正是這樣一位“大國工匠”。
近年來,我國核電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核電成為與高鐵齊名的“國家名片”。對此喬素凱頗有感觸:“過去五年的成就及未來的規劃,體現了‘中國自信’,核電有今天的發展成就,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生動體現”。
喬素凱表示,在收看十九大開幕式時,往事一幕幕浮現,當初從國外引進核電技術建設大亞灣核電站,而今中國核電已經走出國門,展現我國核電技術自主研發水平。據介紹,2015年,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簽訂的英國核電項目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最大成果,合作協議涵蓋了三個項目、兩種技術。
人才培養厚積薄發
大亞灣核電基地操作員進行核燃料更換訓練。新華網發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深達十幾米的水池,它是按1:1等比例打造的核燃料操作員培訓設施,造價高達2億元。隨著操作間指令的發出,水底的核燃料組件被機械手抓著緩緩向指定位置移動而去。
核燃料操作是核電站生產運營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每12或18個月,核電站就要更換1/3的燃料組件,換料過程中每個燃料組件的位置要精確到0.1毫米,對人員專業素養和技術操作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喬素凱從進入中廣核開始,就從事換料的工作,“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核燃料操作員,一般需要6年的培訓。”喬素凱介紹說,這樣長的上崗培訓周期在核電站里并非個例,如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核電站主控室操縱員,也要經歷4至5年時間,而要成為高級操縱員,則需要花費7年左右的時間。
“人才培養方面中廣核也實現了逆襲。以前,我們沒有能力培養核電站操縱員,第一代操縱員都是送往歐洲進行培訓,而現在,中廣核與英國簽訂了人才培養協議,為英國培養核電工程師。”中廣核國際合作部市場總監鄭華介紹。
“核電站的工作,尤其需要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踏踏實實一次把事情做好。”喬素凱表示,十九大規劃了更加壯麗的未來,只有更加堅定地發揚“工匠精神”,才能守護好核安全,也才能讓我國核電更加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