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新名片
5月25日下午,風和日麗,福建省福清市“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現場,一輛巨大的履吊車緩緩將重達340噸的半球型穹頂吊離地面,經過充分調整,最終將如皇冠一樣的穹頂順利安裝在45米高的反應堆廠房,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三代自主核電“華龍一號”全球矚目的“成人禮”,這標志著我國向“核電大國”又邁進了一大步。
從2013年中核集團ACP1000和中廣核ACPR1000+技術進行融合開始,短短5年時間,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從設計方案到落地建設,順利走向世界。
“華龍一號”:承載中國“核電強國夢”
30年前,當法國和英國聯合為中國建設大陸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業核電站時,我國連核電站的地板磚、電話線、水泥都要從國外進口。如今,中國開始向老牌核電強國英國輸出“華龍一號”。
“中國核電是‘三十而立’。”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表示,“自1985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以來,中國核電發展日新月異,最近5年來更是突飛猛進,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核工業鏈。”
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產化率現在可達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都已成功實現國產,代表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先進水平,“華龍一號”的供貨廠家,分布在全國各地,涉及5300多家,共計6萬多臺套。
“‘華龍一號’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共獲得700余項專利和100余項軟件著作權,承載著中國核電人的‘核電強國夢’。”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壽君說。
“互聯網+”“集成創新”,是“華龍一號”自主創新的兩大特點,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說:“‘華龍一號’的研發涉及國內75家高校、科研機構,還有很多設備廠家,所以采用了‘互聯網+’模式,建立綜合協同設計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加密、仿真與虛擬現實等技術,上千名全國各地的設計人員同步參與,協同創新,也使得我國核電行業邁向了數字化的新階段,各方共同努力,又保障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建設工期,打破了全球核電首堆必拖延的慣例。”
后發優勢:采用世界最高安全標準
安全性,是中國發展自主核電的靈魂。以“華龍一號”為例,邢繼介紹:“作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在福清先開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項目,就是通過實體工程,向全世界展示其‘177組燃料組件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統’和‘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措施’等先進技術是安全可靠的。”
“中國核電有‘后發優勢’,也就是說,中國核電站采用的都是經過實踐考驗的成熟技術,降低了核電站在建設工期和質量上的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告訴記者:“比如‘華龍一號’在安全性上就達到了日本福島事故后國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的核安全目標和需求,滿足國際最高要求,能抵御商用大飛機撞擊、抗九級地震等。”
確實,五年來,中國已經從核電的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才介紹,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三代核電,采用了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標準,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各項安全要求。
走向世界,中國核電已經準備好了
為了讓中國核電走向世界,2016年,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的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推動“華龍一號”成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目前,福清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順利推進,‘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機組于2015年8月20日開工建設;2016年卡拉奇核電3號機組也已開工。除了巴基斯坦,中核集團還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簽署了協議,計劃2020年在阿根廷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由中方投資建設的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主體工程也已經正式動工。”俞培根介紹,中國已經與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走向世界,中國核電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現在將‘華龍一號’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及時匯總形成大數據,為‘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標準化設計、批量化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邢繼表示,這將促進“華龍一號”在國內批量化建設,以及在更多國家和地區落地。
據了解,2016年,中國與沙特簽訂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項目也實現了“走出去”的首次突破。(本報記者 袁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