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至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受到英國王室、政府和工商界的隆重接待。
由于上半年英國不顧美國阻撓反對,在主要西方大國中率先加入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在此次習近平主席訪英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外相哈蒙德和財政大臣奧斯本等又相繼釋放暖意,做足了文章,因此許多人對此次訪問期間雙方所能達成的成果,都寄托了較高的期望。
如今訪問業已圓滿結束,就經貿和投資領域而言,許多方面的成果都達到或超過了預期:兩國所簽署和達成的投資、貿易總額據悉已達400億英鎊,大大超過此前各界所預料、英方所期待的300億英鎊;在金融領域,中國將在倫敦發行中國之外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傳聞中的“滬倫通”可行性研究也即將開展。
可以說,這些經濟、金融領域的協議、成果對中英雙方而言,都可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是皆大歡喜的事。但具體到個別項目,卻不免有冷暖不均的感覺。
最典型的“一熱一冷”,莫過于習主席行前同樣炒得火熱的欣克利角核電站C項目,和HS2高鐵項目了。當時不少國內外媒體言之鑿鑿,稱這兩個項目將成為習主席此次訪英最受矚目的經貿大單。
這兩個“大單”共同的特點就是很早即被炒熱,且一直傳聞和中國有關。
HS2高鐵是從英國首都通往英格蘭北部的快速交通干線,也是卡梅倫政府“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計劃的重要一環,早在2012年1月10日就已立項,且幾乎從一開始就不斷傳出和中國有關的“好消息”,卡梅倫政府高官不斷表示,在HS2招投標方面對中國企業、資金“不設障礙”,歡迎中方參與投標,中國也一直被傳為HS2高鐵中標的大熱門。
而欣克利角核電站C項目包括總造價240億英鎊的兩座第三代EPR核反應堆,早在2012年就上馬,最初由法國電力公司(EDF,為法國國營公司)和英國公司Centrica合作建造,后者占股20%,但2013年底英國公司Centrica因故退出,自感獨木難支的EDF尋求中國伙伴合作,并最終敲定了中廣核,協商由后者接手英國公司股份。這個項目在習主席到訪前已談了幾個回合,同樣被認為有望在此次訪問期間“瓜熟蒂落”。
而訪問結束后,欣克利角核電站C項目基本塵埃落定,中國企業首次進入歐盟核電市場,而HS2高鐵項目則暫時不見下文。
照理說,核電項目具有天生的“安全敏感性”,而相對而言高鐵則是不容易被“政治化”的純民用項目。從兩個項目“八字有一撇”到習主席訪問前夕,英國和英國以外借“安全問題”說事,反對中國參與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相反,對中國參與英國高鐵投資的不同聲音就顯得微弱得多。何以如今懸而未決的反倒是看上去“人畜無害”的HS2?
奧妙就在于HS2雖然中國參與建設的非議不大,但HS2乃至在英國發展高鐵本身卻極富爭議。
H S2和“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規劃,是卡梅倫保守黨政府雄心勃勃的一項遠景規劃,但正因為保守黨太過熱心,反對黨工黨和部分北方地方政府反倒因黨爭和地區矛盾極力阻撓。不僅如此,相當多英國人認為,HS2項目投資巨大,經濟上并不劃算,很難收回成本,英國幅員狹小,現有鐵路、公路和航空客運完全能滿足相關需要,根本沒必要投入如此巨大資金興修境內高鐵。事實上英國迄今沒有一條建成的純境內高鐵,唯一一段高鐵是連接英法、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歐洲之星”。除此之外,HS2還遭到部分沿線居民(認為拆遷補償太少)和生態團體(認為噪音擾民、破壞環境和生態)的激烈反對,項目本身能否“落地”尚且前途未卜,中國再如何有實力,如何躍躍欲試,暫時也只能如此。
與之相反,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雖然看似敏感,實則有驚無險。自1995年起英國還沒有建造過核電站,但近年來英國北海油氣資源生產量逐年下滑,正面臨能源短缺威脅,而為了實現碳排放大幅度減少,英國政府又正逐步關閉大量火電站、甚至煤礦,欣克利角C項目一旦建成并達到額定發電功率,其發電量將占英國總發電量的7%。
英國自身缺乏建造第三代EPR核反應堆的技術和資金,法國EDF和中廣核的聯手,可以強強互補,在兩方面都滿足英方需要;項目中法方占大頭,中方不但是小股東,且股份是從退出的前英國合作企業手中接過的,正如法國媒體當初所言“誰反對中方投資不妨自己拿錢進來”,事實上英國也的確找過韓國、日本等其他潛在投資者,但他們或者暫時興趣不大,或者自身核電技術不過關,而EDF和中廣核早就是在中國、尼日爾等多國進行過廣泛、悠久合作的老伙伴了。
簡單說,看似“敏感”的核電站項目是大多數英國人喜聞樂見、英國決策層“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而中國恰扮演了適時刮起的那股“東風”;反之,高鐵本身在英國就命運多舛,HS2項目同樣爭議不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HS2項目上說“皮之不存”固然夸張,但中國投資這根“毛”,暫時還未到長出的時機。
陶短房(旅加學者,知名專欄作家,國際政治、經濟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