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彭士祿同志,傳承中廣核紅色基因
來源:大亞灣核電 發布日期:2021-04-01
3月30日,為深刻緬懷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彭士祿院士,弘揚和傳承以彭士祿為代表的中國核工業前輩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追尋彭士祿的足跡,激勵新一代核電人在核電強國之路上接力先行,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亞灣核電”)黨委組織探訪東江縱隊紀念館,開展一場黨史學習教育特色實踐活動。大亞灣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蔣興華,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謝克強等參加活動。
走進東江縱隊紀念館,蔣興華首先帶領所有人員到烈士芳名碑前為革命先烈們敬獻花圈,并默哀1分鐘,表達對革命先烈們的緬懷。
隨后講解員指引大家參觀了展廳,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和影視資料及模型展覽,講解了東江縱隊八年的抗戰歷史,彭士祿參加東江縱隊背后的故事。通過此次參觀學習,加深了對那段黨史的了解。
除了作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還有另一重身份,他是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彭湃先生的兒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雙親為革命事業犧牲了,他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長大的烈士根苗。1939年7月他參加革命工作,在廣東坪山東江縱隊當戰士,后到延安青年干部學校、延安中學學習。彭士祿常懷對革命前輩的哀思,經常說“我的生命是革命同志和老百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將核能服務于社會、實現和平運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核動力專家的畢生心愿。核潛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投入到核電站的研究和創建工作中,在大亞灣核電站初始艱難的創業史上,他留下了深深的奮斗足跡。
1983年2月開始,作為廣東省核電站(后稱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的彭士祿,帶領從事過核潛艇研制與728核電設計和管理的骨干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對大亞灣核電站做出多項十分重要的決策。這些決策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中起到了關鍵的奠基作用。彭士祿在大亞灣核電站的選址上嘔心瀝血,把握了核電的發展前景,在總圖設計上用前瞻性的眼光,花費一年時間完成了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前期繁重、繁多、繁雜的“四通一平”工程,他開拓的多項早期核電建設前期工作模式,被應用到后續多個核電站前期建設中。1985年,彭士祿不再負責大亞灣核電站項目現場工作后,他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項目,并多次親臨大亞灣核電基地指導工作。他坦率大氣、爽朗的笑聲,他為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作出的貢獻,是大亞灣核電人永遠不能忘卻的記憶;他敢干敢沖的拓荒牛精神是留給大亞灣核電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蔣興華在活動結束時表示,東江縱隊是廣東人民抗戰的一面旗幟,對抗日戰爭、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的前輩、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的開路人彭士祿曾經也是東江縱隊的一名戰士。歷史應被銘記!今天我們學習黨史,重溫他們的革命事跡,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承接前輩的使命,深刻學習領悟他們的偉大革命精神,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大國底氣從“核”而來,我國核工業發展中,凝聚著一代代核工業人前仆后繼的奮斗。彭士祿曾寄語后輩,“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天,我們用核工業發展中那些光榮與夢想,來緬懷彭士祿和他的同行者們,來致敬承載使命的接力者們,指引我們繼承發揚好先輩的優良傳統,為核電事業不斷奮斗!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