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彭士祿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22日12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岐山、王晨、劉鶴、李希、張又俠、陳希和胡錦濤、朱镕基、溫家寶、張德江、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賀國強,以及肖捷、楊傳堂、王兆國、劉延東、馬凱、鄒家華、路甬祥、桑國衛、宋健、陳元等對彭士祿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對其家屬表示慰問,并送花圈。
28日上午,禮堂內莊嚴肅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國防科工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克儉,國防科工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張建華,中核集團余劍鋒、顧軍、李清堂、馬文軍、申彥鋒,中國核學會王壽君,中國航天科技張忠陽,中國船舶姜仁鋒,華能集團舒印彪、王森,中國廣核集團楊長利、高立剛,國家電投集團祖斌,北京理工大學趙長祿,以及曾憲林、徐福順、黃齊陶、張華祝、劉毅、余德輝、李定凡、陳肇博、閔耀中、李忠良、孫又奇、高名湘、李京林、劉滿堂、蘇義腦、周永茂、羅琦等,在送別曲中緩步來到彭士祿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彭士祿同志的遺體三鞠躬,并與彭士祿同志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家監察委員會辦公廳,科技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務院國資委、廣東省委省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海軍參謀部核安全局,中國科協辦公廳,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汕尾市委市政府,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青海師范大學、江西干部學院、清華大學核研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廣東省紅色文化研究會、廣東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廣東院士聯合會、深圳新四軍研究會等部委機構、地方黨委政府、企業集團、科研高校、社會團體等敬獻花圈表示哀悼。
科技部部長、黨組書記王志剛,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山東省省長李干杰,香港國安公署署長鄭雁雄,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葉民,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劉華,中核集團曹述棟、陳書堂、王杰之,國電投集團錢智民,中石化集團張玉卓、馬永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吳燕生、徐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陳肇雄,北京理工大學張軍以及蔣心雄、姚振炎、金矛、賀光輝、呂黃生、曲格平、王玉慶、徐慶華、孫勤、穆占英、刁筠壽、劉書林、趙宏、傅銳、昝云龍、王榮生、張正華、國強、黃國俊、錢福源、馮先銀、時傳清、邱建剛、李學東、蘇文生、李季澤、和自興、尤德良,陳鋒、張翔、徐小巖,周秉德、陳知建、蕭星華、烏可力、肖永定、蘇承業、葉蓮、李靖、李茜,以及院士黃旭華、張金麟、杜祥琬、鄔賀銓、劉人懷、陳杰、錢紹鈞、孫玉發、于俊崇、潘自強等發來唁電、唁函,并送花圈。
前來參加告別儀式的還有中核集團雷增光、李曉明、潘建明、黃敏剛、張凱、李朝暉、陳燁、王安民,集團公司總部各部門、各單位代表,彭士祿同志生前工作的地方有關部門、單位同事,生前好友、校友、戰友以及親屬、學生等。
彭士祿同志病重期間,中核集團多位領導多次赴醫院進行看望慰問。逝世當天,余劍鋒、顧軍、李清堂等代表中核集團全體干部職工對家屬表示慰問。
彭士祿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彭士祿同志(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22日12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彭士祿同志,曾用名彭保祿,男,漢族,廣東海豐人,1925年11月出生,193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在廣東平山東江縱隊當戰士,后到延安青年干部學校、延安中學學習。1942年在延安中央醫院從事護士工作。1944年起先后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化工系、張家口工業專門學?;ぐ鄬W習。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7月起先后任華北宣化煉焦廠練習生,阜平地區化工廠、石家莊煉焦廠技術員。1948年12月起先后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工學院學習。1951年9月到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化機系學習。1956年9月到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進修班學習。1958年4月起先后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室工程師、室副主任。1963年4月任國防科委第七院十五所副總工程師。1965年6月起先后任核工業第二設計院二部副總工程師,九〇九基地副總工程師、革委會代主任。1971年8月任武漢十九所副所長兼副總工程師。1973年4月任國防科工委第七研究院第一副院長、黨委副書記。1979年9月起先后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總工程師、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兼總工程師、核潛艇總設計師。1983年3月起先后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廣東省委常委、大亞灣核電廠董事長。1987年6月起先后任核工業部總工程師、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聯營公司董事長。1992年6月任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9年12月起先后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顧問。2004年2月經中央批準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2018年11月離休。
彭士祿同志幼年歷經磨難,其父親彭湃同志犧牲后,他4歲成為孤兒,童年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1940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抵達延安。1951年經組織推薦考核前往蘇聯學習,服務國家需要學習核動力專業。
彭士祿同志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參與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潛艇、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電站,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建造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彭士祿同志擔任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為實現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和核動力技術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主持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的設計建造及運行,確定了技術路線和廠址,建立了一代核動力反應堆物理設計方法和核動力裝置主參數計算方法,解決了核動力裝置冷啟動等多個關鍵技術問題,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打下了堅實基礎。
彭士祿同志為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和核電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采用壓水堆路線,具體負責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提出核電工程的進度、投資、質量三大控制管理方法。他組織建造我國第一座商用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并總結提出“業主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等工作機制。
彭士祿同志1978年被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究設計”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頒發表彰全軍優秀總設計師的“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榮譽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20年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彭士祿同志是中共第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是第四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彭士祿同志在8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黨性堅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彭士祿同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一生。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淡泊名利,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他的逝世使我們黨失去了一位好黨員、好干部、好同志,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一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彭士祿同志安息吧!
很遺憾
我們無法全員參加送別儀式
讓我們“云”送別彭老
書寫留言寄哀思
云送別參與方式
掃描上方海報中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