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院在奇特核體系光學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7-07-31
7月26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核反應創新團隊楊磊的論文《色散關系是否適用于奇特核體系?
體系的反常閾異常》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楊磊博士,通訊作者為林承鍵研究員,參與人包括賈會明研究員、張煥喬院士等團隊成員。
PRL(《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頂級學術周刊,2016年影響因子高達8.462,是物理學領域最權威的雜志之一,也是物理類影響因子最高的學科內綜合性期刊。

部分團隊成員
隨著放射性核束的興起,不穩定核誘導的核反應成為了核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不穩定核通常是弱束縛的,具有暈(皮)或者集團等奇特結構,在核碰撞過程中將導致破裂、連續態強耦合等新反應機制的產生。核-核相互作用勢的唯象表達即為光學勢。作為一個最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實驗研究的起點。弱束縛核體系的光學勢與傳統緊束縛核體系的截然不同,特別是在壘下能區存在增強的虛部勢,這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然而在壘下能區,從彈散抽取光學勢的不確定性大,而且放射性核束的流強弱、品質差,嚴重制約了人們對這些奇特核體系光學勢的深入研究。

實驗用探測器
林承鍵研究員及其團隊提出了利用穩定核束的轉移反應來研究出射道暈核體系光學勢的新方法。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高流強、高品質的穩定核束,突破了直接利用放射性核束所造成的瓶頸,避免了壘下能區從彈性散射抽取光學勢的困難。在北京串列加速器國家實驗室的R60管道終端上,團隊建立了以電離室、硅條探測器等組成的大立體角覆蓋的探測器陣列,測量了從壘上到深壘下能區多個能點的單質子轉移反應208Pb(7Li,6He)209Bi入射道和轉移道的角分布,高精度抽取了暈核6He+209Bi體系的光學勢,首次觀察到在極低能時虛部勢的下降,并得到了反應閾能約為0.68倍庫侖勢壘高度。基于實驗得到的光學勢虛部,通過色散關系計算了光學勢的實部,與實驗光學勢的實部存在較大偏離,表明了色散關系不適用于該暈核體系,這可能是奇特核體系的一個普遍現象。
色散關系是因果律(即:時間不可逆)在穩定體系中的一個自然體現,通常稱為Kramers-Kronig關系,描述了波穿過介質時的色散效應。該工作的意義在于提供了色散關系不適用于奇特體系的證據,并對造成這種反常現象的可能原因進行了討論,其結果可能對量子力學、光學、粒子物理學和電子工程等領域產生廣泛的影響。
該項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多個項目的支持。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