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專訪核電專家張祿慶

專訪核電專家張祿慶

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布日期:2014-08-21

      8月11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了一篇對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湯紫德的采訪錄。采訪中湯先生對流傳的核工業幾位老領導就業體制的現狀,向中央提出建議一事,闡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見,同時對前數年國內核電進展形勢,以及核工業轉民初期的核工業體制等發表了許多看法。本網站認為,這些問題對我國核電今后的發展意義重大,特別是一些久遠的歷史問題,更需要重現歷史真面貌。為此本網站特地獨家專訪了核電資深專家張祿慶先生,請他也對上述問題發表看法。張先生爽快地接受了我們的采訪。以下是經他本人審閱過的采訪記錄。為了方便讀者進行觀點比較和思考,本網站特將湯紫德先生接受的采訪錄,作為附件全文轉載于后。歡迎廣大讀者參與討論與點評。

關于核工業老領導的建議信
      核信網: 十分感謝張先生能接受我們的采訪。相信您一定已經看過前幾天《第一財經日報》上刊登的對湯紫德先生的采訪了(張點頭稱是)。那太好了。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您見過幾位老領導的建議信嗎?請您就此談些看法。
      張祿慶: 老領導的那封信,我還真沒看到。只聽說是反映有關現在核工業體制問題的,因此就不太好對信本身講什么看法了。我不知道湯先生是從哪兒看到那封信的。對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十分正常。但我不明白,湯公指責這幾位“參與過創業的老人萌生失落感”,從“計劃經濟懷舊心理”提出這些建議的依據何在。倒是從湯公講話的字里行間明顯可辨,作為30年前當事者一方的湯公,對另一方當事人,如此出口傷人,新帳舊恨一齊算,自己埋在心底30年的失落感和郁怨之情溢于言表。氣量太小,尤失長者風度,金人遺憾。

關于當代核工業的戰略定位
      核信網:多年來業界一直爭論核電姓“電”,還是姓“核”的問題。您是怎么看的?
      張祿慶:我國核工業自1981年根據黨中央指示,開始“保軍轉民”戰略轉型起,核電作為其主要民品問世后,就一直存在核電屬性的爭論。我認為,應結合中國具體國情,辯證看待此問題。
      核電是利用原子核結構改變而釋放的核能發電的電種。從這個意義講,它姓“電”。應當恢復其作為二次能源的商品屬性,服從與其它電種完全相同的生產和調度要求、接受標桿電價。
      但是,必須注意核電同時具有的特殊性。一方面,核電廠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旦核電廠發生嚴重事故,失控釋放到周邊環境的放射性物質,可能對公眾和生態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核電的能量來源于可用于軍事目的的核材料,必須防止其被非法盜取,甚至被恐怖分子掌握。所以每一個發展核電的國家,都非常重視核電廠及核材料的安全,提高核電的準入門檻,將它們置于極其嚴格的監管之下。核電廠營運單位,必須滿足國家核安全監管機構設定的資質要求,并獲得相應的營業執照。核電廠主控室運行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試,取得運行執照方可上崗。從這個意義上講,核電又姓“核”。
      對于我國這樣已擁有必要而有限的核威懾力量的大國,還有更深一層意義。核科技體系是我國核威懾力量的基石,核工業作為高技術戰略產業,肩負著“軍民融合,富國強軍”的光榮而崇高的使命:核電正逐步成長為電力供應的重要支柱,可以提供安全可靠、清潔環保的穩定的基荷電力,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貢獻。同時,軍民兩用核電技術的發展,將為同源同宗的軍用核動力技術輸送先進的設計理念、更優越的工藝和材料,提升軍用核動力裝置的戰技術水平,保持且不斷壯大軍用核科技研發隊伍。此外核工業還始終要按時足量地保證核武器和軍用核動力對核材料的各種需求。這就是我理解的當代中國核工業的戰略定位。
      這里需要指出,黨和國家領導關注和核工業老領導建議的問題是和平時期中國核工業如何正確執行在優先保證軍用的前提下,把主要力量轉移到民用上的“軍民融合,富國強軍”發展戰略及其體制問題,而湯公一伙糾纏的是想方設法搞軍民分線的核電管理體制。兩者看問題的出發點與高度不一樣。

關于外國核工業體制的認識
      核信網: 您剛才提到軍民分線。湯先生說,美、法、日、韓等核電先進國家,都有軍民明確分線的成功經驗。您怎么看?
      張祿慶: 這個問題用不著講太多的理論,只要舉幾個小事例即可說明問題。美國的在役攻擊型和戰略導彈型核潛艇,最先進的技術是西屋公司設計的S5W和GE公司設計的S8G等。湯公肯定知道這兩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核電供應商。這就是湯公說的“軍民分線,互不干擾”嗎?我敢打賭,湯公過去與法國人那么熟,應該也知道,法國只有一家和蒸汽系統供應商,那就是阿海琺的前身砝碼通公司,而法國的核潛艇和核航母都市自己獨立研發的。至于日本和韓國,我不知道湯公從何得知這兩國有“嚴格區分的軍民兩條線”的,至少我沒有從公開報道看到日韓兩國搞核軍工這樣的信息。湯公唯獨沒有提及俄羅斯,因為俄羅斯明確執行軍民合一的核工業舉國體制,而且在現今國際核電市場上取得遙遙領先的驕人業績。湯公就將這個不利于己的論據忽略了。

關于我國的核工業體制
      核信網: 那么張先生認為我國應當采用何種體制?
      張祿慶: 一個國家到底采取什么樣的核工業體制,應該根據其具體的國情自行決定。外國經驗可以參考借鑒,切記全盤照搬。我國核軍工起步時期,采用舉國一致的核工業體制,極大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最快的速度獨立自主完成了“兩彈一艇”的研制,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新時期核工業轉型的提法有過“保軍轉民”、“寓軍于民”和“軍民融合,富國強軍”的演化,但軍民共線的思路始終沒有改變過。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擁有并維持必要但有限的核威懾力量,以保障國家安全。隨著核電裝機容量的增多,完全不需要設置軍民分開的兩條燃料循環鏈。
      更重要的是,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性產業。核心技術拿錢是買不來的。必須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在立足自主創新的同時,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實現“軍民融合,富國強軍”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集中全國有線的科技研發設計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攻克核燃料循環鏈中的薄弱環節,提升整體水平。
      我們常說要從核電大國發展成核電強國,要讓核電走出國門。眾所周知,核電強國絕對不是靠核電裝機容量來支撐。沒有自主創新的民族核電技術,核電強國和核電技術走出國門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講話的精神實質。他說:“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
      以我國一直從事軍用核動力技術研發設計任務的著名研究院為例。這次該院承擔自主化三代核電機型ACP1000的核蒸汽供應系統設計,在以我為主基礎上,對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出色完成了設計任務。通過對核電先進安全設計理念、材料、工藝的融會貫通,將其移植到軍用核動力設計上,有助于實現軍民兩種同源同宗核動力工程技術共同發展、攜手進步的目標。這條正確的技術發展路線,理所當然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

關于前些年中國核電發展的評估
      核信網: 湯先生在采訪中回顧了近十年中國核電的進展,明確指出“這些年中國核電的發展還是蠻順利的”,后又用了“大好形勢”來形容。不知張先生對此評價有何看法?
      張祿慶: 如果湯公不給出這樣的評價,我才會感到驚訝。按照國核技籌備組組長陳肇博先生的回憶:“2003年下半年,中央正在研究引進核電技術,當時國內不少人認為,在原來二代核電技術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二代加’是現在運行得最好的核電技術。在此情況下,有6位對世界三代核電發展了解得比較深入的專家給中央寫信說,現在國際上的三代核電技術已經成熟,很多國家都在準備建三代核電,中國要大規模發展核電,應采用最先進和最安全的三代技術。收到信后,曾培炎同志很重視,開始調研三代核電。這也是國務院首次關注并鎖定三代技術的由頭。后來這件事被業內戲稱為‘核電六君子上書’”。湯公應是“六君子”領銜之人。陳組長是圈內人,他的回憶與評功擺好絕不會錯。因此,“全盤引進,一步跨越”路線的始作俑者,非“六君子”莫屬。
      核電起步30年后的今天,國內核電建設竟然出現“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從高層領導到基層科技人員都意識到的困難形勢,湯公卻稱之為“大好”。聯想起十多年前就被湯公忽悠為 “最先進、罪安全、最成熟”的西方三代壓水堆技術,其建設項目嚴重拖期,至今一臺未建成。難不成湯公的思維坐標系與常人反向?
      至于湯公將自主創新研發三代壓水堆機型,斥之為“分散努力”、“重復建設、耗費人力、資財,甚至標新立異、引發惡性競爭”,我只建議湯公不必花時間研究搞不懂得專業資料,抽點時間學習學習黨的18屆3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收益會更大。
      至于湯公引證的前幾年“一批新的核電新項目陸續開工、建成、投運。”更加反襯出“全盤引進,一步跨越”的失誤。因為要不是這批湯公一伙根本瞧不上眼的自主化二代改機組開建、逐步投產,我國首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就要泡湯。
      我很欣賞湯公說的這段話:“特種核動力裝置的研發也受核電迅速發展的影響,技術不斷進步、隊伍不斷壯大;此外,核軍工系統內擁有的核電裝機規模、運營贏利更是大幅增加,并已具備自主開發、設計建造新一代核電廠的能力。這些進展,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進步。”我認為,如果后面再加上“這再次證明了‘軍民融合,富國強軍’的正確,以及‘全盤引進、一步跨越’的失誤”就更加完整了,只是湯公尚未認識到。

關于核電起步時期的管理體制
      核信網: 湯先生在采訪中講了許多核電起步階段的事件。我們年輕人有時都給搞糊涂了。希望您也能講些這方面的情況。
      張祿慶: 就我知道的講一點吧。這些資料你們要多方收集資料,相互印證,才能得到事情的真相。
      湯公講的“1983年9月成立‘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以及“明確了我國核電管理體制的基本構架,即由當時主管電力的水電部負責核電站的總體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由核工業部分擔核島部分工程及工藝系統設計,供應核燃料組件及核輻射監測等特殊設備;由機械工業部負責核電站成套設備的設計、制造和成套供貨。”有文件可查,符合實際情況。
      但是正如一些已過世的老專家所批評的:負責“統一組織領導全國核電發展及核能和平利用各項工作”的核電領導小組,忘記了編制《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這件首要工作,直至小組成立24年后,第一步中長期規劃才出爐。沒有發展規劃,造成相當長時期內核電發展方針多變,核電項目多為“首長工程”,建設節奏或快或慢或停。
      湯公將“1986年初,由軍工部門接替對核電的各項管轄權”,歸咎于“把核電裝入核軍工的籃子里”的人為因素,則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當時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不久,為了吸取事故教訓,保證我國核電安全,國務院慎重做出的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的決定。何錯之有?在這種形勢下,戰略轉型后已更名的核工業部能知難而退、不臨危受命嗎?這樣“一次大的變化”豈是核工業部能夠自作主張的?
      核科技研發設計隊伍原先全部隸屬于核工業部。戰略轉型后,國家決定核武器科研獨立,其它核科技研發設計仍由核工業部負責。核工業部充分發揚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體制優勢,在核電起步階段取得了很好的業績:自主設計、建造了首臺秦山核電廠30萬千瓦機組,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4臺這類機組成功落戶巴基斯坦,良好的運行業績深得用戶好評。核工業部抽調大批技術骨干,參加大亞灣工程建設、生產準備。他們成為后來中廣核集團的中堅力量。中核總集中了以中國核動力院為主的各單位精兵強將,在自主研發軍用核動力建立起的技術基礎上,通過“以我為主、國外咨詢”,成功開發出秦山二期65萬千瓦雙環路二代改進型機型。這大大增強了中核集團科技人員自主創新發展民族核電的信心。這不僅證明了我們已掌握的技術能力,更證明了真正的技術能力不是引進的直接結果,而是在自主開發基礎上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后的再創新。“十一五”期間我國開建的一批M310改進型百萬千瓦機組的設計也是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為主完成的。
      湯公后面編的所謂“軍工封堵”謊話就更不著調了。他說,中廣核“續建嶺澳二期工程時卻遭遇封堵,無奈拖延至管理機制松動后,時隔五年才得以開工”。嶺澳二期工程是2005年開工的,往前推5年是2000年。當時我還在崗,湯公不知在哪高就。中核與廣聯手推“國產化驅動新項目”,始終推不動。后來才知道,領導去周游列國,海外尋寶去了。將“十五”期間,我國核電沒有新開工項目的責任推到中核集團頭上,沒有任何道理。
                                                 
附件為全文轉載:
      核軍工“大一統”時代不值得懷念
      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談核電體制改革
      林春挺
      [ “大一統”指的是對核電、核軍工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體制。湯紫德說,從過去的實踐來看,這種體制的主要弊端,是核軍工替代能源電力系統主管核電,忽視了核電的能源屬性,以致機制不順,阻礙了核電的發展 ]
      中國核電會不會恢復到上世紀后期由核軍工集中管理的體制?《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從相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目前,業內各界正在對此展開又一輪的討論。
      “最近,核工業界幾位老同志上書,懷念核工業傳統管理機制,倡議實行核工業‘大一統’,恢復核軍工與核電集中管理體制,以克服當前‘資源分散’ ‘重復建設’多種弊端。”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湯紫德在8月11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這已經“引發了又一輪改革核電體制的討論”。
      在核工業界,“大一統”指的是對核電、核軍工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體制。湯紫德說,從過去的實踐來看,這種體制的主要弊端,是核軍工替代能源電力系統主管核電,忽視了核電的能源屬性,以致機制不順,阻礙了核電的發展。而中國目前已經把核電主管職能從國防科工委(軍工口)調整到國家能源局歸口管理,并有效促進了核電的迅速發展。
      “在如此大好形勢下,從事核軍工的部分老同志仍舊懷念當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艱苦奮斗,取得卓越成就的經歷,試圖仿效俄羅斯承襲蘇聯的傳統管理模式,主張在國內以高度集中方式,再現核軍工對核電的‘大一統’管理。”湯紫德說。
      在他看來,核電與核軍工行業屬性各不相同,絕不可實行“大一統”管理。而這已為美、法、日、韓等核電發達國家,實行“分線管理”的成功經驗所證實,也為中國改革核電管理機制以來,使核電迅速發展的實踐所證實。
      今年以來,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強調要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核電和走出去的力度,并將在年內再新開工一批核電項目。
      基于此,湯紫德認為,新的形勢預示,中國核電發展規模將不斷擴大,新的形勢正朝著建設核電大國、強國的目標前進,要求各界緊跟形勢,迅速完善我國核電產業鏈的建設,以適應當前及今后有序健康發展的需要。
      他認為,完善核電產業鏈的關鍵,首先要做好理順機制的頂層設計。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被業內認為是突出核電安全、高效兩大要素,闡明二者辯證關系,更加顯現了核能和平利用的本質特征。
      另一個是,繼續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消除“分散努力”干擾。他指出,前一時期,中國改革核電管理機制,集中糾正了“大一統”弊端,對與之孿生的“分散努力”未及時制止,特別是在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上,業內各集團都要自立門戶、自行其是,以至于國內核電采用機型、技術標準和開發方式依舊“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在設備制造業內也同樣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他說。以上“分散努力”所造成重復建設、耗費人力、資財,甚至標新立異、引發惡性競爭的狀況,各界都有察覺。湯紫德認為,有關部門應在優化核電產業鏈的頂層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做出安排,實施必要的結構調整或資源重組。
      起步時期的管理機制
      第一財經日報:你較早介入中國核能事業開發,請你介紹一下中國核電發展的來龍去脈。
      湯紫德:我國核電起步至今已五十多年。1970年,正當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發展核電熱潮興起之初,周恩來總理指示上海市發展核電,以緩解華東地區缺煤少油困境。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統一組織領導全國核電發展及核能和平利用各項工作,具體負責提出核電發展方針,確定重大技術方案,統一組織對外談判和協調各部委之間工作等。
      上述決定同時明確了我國核電管理體制的基本構架,即由當時主管電力的水電部負責核電站的總體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由核工業部分擔核島部分工程及工藝系統設計,供應核燃料組件及核輻射監測等特殊設備;由機械工業部負責核電站成套設備的設計、制造和成套供貨。
      以上決策和部門間分工及其有效實施,明確了核電由能源電力系統歸口管理的準確定位。這一定位立足于核能和平利用,肯定了核電的能源電力的基本屬性。而這種定位早已為世界核電發展歷史及其成就所公認。
      日報:這種做法最早好像是在美國。
      湯紫德:對。二戰后美國就這樣做了。而到了1954年,美國政府就明確對原子能應用的兩種取向“實行分線管理”,并在此原則下制定了《原子能法》,有效推進了核能軍、民兩個產業發展,使其在各持所長、互不干擾的原則下,朝著各自取向發展。
      美國印證了這種管理模式是技術進步、市場走向,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西方有核國家采取分線管理辦法,進一步促進了核能應用兩種取向相輔相成,各得其所。法國僅用十余年工夫,迅速實現了核電標準化、批量化發展,使核能發電量占到該國發電總量的80%,一躍成為世界第二核電大國。同時,還帶動法國在核燃料循環、后處理規模和技術方面的全面發展。
      現在看來,我國核電起步之初的體制建設,符合“分線管理”的原則。
      “相互制約、阻礙發展的亂象”
      日報:你怎么看曾經的“核電姓‘核’”的說法?
      湯紫德:在當時情況下,國內從事核軍工的部分人員,由于專業或部門利益的局限,分不清核能軍用與和平利用的區別,千方百計要把核電與核軍工糅合在一起,甚至極力宣揚“核電姓‘核’”的糊涂觀念,抹殺核電的能源屬性,以實現把核電裝入核軍工的籃子里,實行集中管理的目的。
      在其影響下,1986年初,由軍工部門接替了對核電的各項管轄權,不僅接收水電部對核電的規劃、設計、建造、運營和管理職能,對國務院已明確核電領導小組的職能也橫加干預,甚至國家核安全局領導的人選都要逐一欽定。值此,設備制造部門主動放棄了對核電站成套設備的設計、供貨職責,甘愿“來圖加工”,規避責任。
      日報:這樣做以后帶來了什么?
      湯紫德:人們記憶猶新,在我國核電機制改由核軍工部門集中管理期間,由于背離核電能源屬性,對核電發展帶來傷害居多,教訓深刻:
      在核軍工部門接管核電后,首先是正在進行中的廣東核電項目被迫終止了“技貿結合”的對外合作談判,倒退為“技貿脫鉤”,使已接近尾聲的談判成果付之一炬,全然背棄了國內多年追求的自主化、國產化目標。
      核軍工替代能源電力系統主管核電,扭曲了核電的能源屬性,使本該歸屬于能源電力口的各項職能,如發展規劃、建造計劃、技術接口、投資渠道等全被阻塞。
      受行業局限,核軍工主事的核電,受制于發展沒目標、資金沒著落、技術沒依靠,只得以“適當發展”應付局面,繼而投資依賴國外賣方信貸,實行多國采購、多種機型、多種設計、多國標準并行,斷送自主掌控能力。
      核電由封閉的軍工部門管理,約束自主發展,迫使廣東核電掙脫桎梏,成立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成功翻版大亞灣核電站,建造了嶺澳核電站,但隨后續建嶺澳二期工程時卻遭遇封堵,無奈拖延至管理機制松動后,時隔五年才得以開工。
      這揭示了我國核電體制——“集中管理”(或“壟斷”)與“分散努力”矛盾,二者并存,相互制約、阻礙發展的亂象。
      翻開歷史,我們會看到:由于“集中管理”與“分散努力”并存機制的抗衡和騷擾,在“十五”期間,我國核電沒有新開工項目,不僅背離當時全國能源電力緊缺的形勢,尤其是釀成了核電工程閑置、人心不穩、技術流失的嚴重危機。
      改革機制的重要轉折
      日報:核電機制在什么時候出現轉折?
      湯紫德:進入本世紀,我國能源電力緊張加劇,當時國家計委上報了加快核電自主化建設,以緩解能源電力緊張局面的請示,很快得到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國務院領導及時做出了“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不敢再走錯一步,不能照顧各種關系”和“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的指示。
      隨即國家啟動了“第三代核電技術國際招標”,在專家評議基礎上,中央及時做出:引進美國西屋AP1000成套技術,組織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其中包括組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具體負責組織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隨之我國核電生產力獲得解放,國家制定了我國首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核電主管職能從國防科工委(軍工口)調整到國家能源局歸口管理。此后,一批新的核電新項目陸續開工、建成、投運。目前,我國核電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
      日報:也就是說,這些年中國核電的發展還是蠻順利的?
      湯紫德:對,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減少了核軍工對核電的干預,不僅核電得到了迅速發展,核軍工自身的整體實力也同時得到了進一步充實和加強。如核軍工主體業務——核燃料生產能力及技術水平。
      特種核動力裝置的研發也受核電迅速發展的影響,技術不斷進步、隊伍不斷壯大;此外,核軍工系統內擁有的核電裝機規模、運營贏利更是大幅增加,并已具備自主開發、設計建造新一代核電廠的能力。這些進展,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進步。
      在如此大好形勢下,從事核軍工的部分老同志仍舊懷念當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艱苦奮斗,取得卓越成就的經歷。然而,長期以來核軍工封閉、保守的落后觀念制約發展,以致有關專業單位先后被迫轉制或分拆出來,包括工程物理研究院、廣東核電,中核建、上海核工院等。
      這一過程,使一些參與過創業的老人萌生失落感,渴望重振事業,主張仿效俄羅斯承襲蘇聯的傳統管理模式,以高度集中方式,在國內再現核軍工對核電的“大一統”管理。
      但必須看到,國情、民情和時代在進步,在國內核電、核軍工“分線管理”是解放生產力的舉措,并已有效促使二者各持所長,取得迅速發展。
      同時,還要更新觀念,認清核電、核軍工兩者基本屬性、技術追求、市場氛圍各不相同,不存在“同類項合并”的基因。
      核電管理體制必須深化改革,決不能再走回頭路。一定要牢記,我國核電起步后到本世紀初,由于混淆核能應用的兩種取向,導致管理體制不順,造成我國核電“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制約發展的嚴重教訓。
      遵循國務院基本原則
      日報:針對完善中國核電產業鏈,你還有哪些建議?
      湯紫德:遵循國務院2012年7月9日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關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目標。要求“統籌開展第三代核電站建設”,以及同年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新建機組必須符合三代核安全標準”,“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電項目”的基本原則。
      另外要貫徹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就是要“加強在運核電站安全管理,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步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做好內陸地區核電廠址保護。
      再一個就是鞏固核電、核軍工實行“分線管理”的改革成果。只有依據市場經濟普遍規律,運用市場合約和誠信紐帶,構筑相輔相成、互利共贏、相互合作的新型關系,才能帶動核電產業鏈的形成和核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最后一個是,注重核電產業鏈中“電廠”、“設備”、“燃料”三大環節的關聯和差異。電廠,是核電產業鏈的龍頭,是生產電力、形成安全高效電力系統、保障電力供給的主體。設備和燃料是核電產業鏈中兩大供應環節,其中,設備是構成并實現核電廠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燃料是核電廠安全持續生產電力的能量來源。
      我還想補充一點,就是在核燃料生產供應方面,中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是我國唯一主管核燃料生產供應企業,有責任為國防軍工和發展核電提供所需核燃料。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1)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