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山一期到秦山二期、三期,我國自主設計、建設、運行、管理的核電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實驗性質的原型堆邁向安全成熟的大型商用堆的歷史性跨越。
大家現在看到的白色圓柱型建筑是我國第一座30萬千瓦級核電站,我國的核電事業就從這里起步。緊鄰這座核電站正在建設的是方家山核電工程的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這兩臺核電機組的主泵將首次實現國產化。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就開始籌備建立核電站,真正實施從1978年開始。曾經參與過秦山核電站選址、一期工程、三期工程建設的陳曝之老人向記者回憶起當年的創業故事。
秦山核電公司原副總經理 陳曝之:干的時候呢,當時困難還是很多的,為什么呢?大家沒干過。
1991年,秦山一期建成,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了十幾個國家的專家到中國進行考核,在考核結束的報告中這樣寫道:整個電廠建造工作是高標準的,并且按照令人滿意的國際水準向前推進。
當秦山一期的實驗原形堆還在建設的過程中,1986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始建設我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
1996年6月2號,秦山二期1號機組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 秦山二期核電工程總設計師葉奇蓁:當時我們國家沒有能夠生產核電設備的廠子,如果我們一直買國外設備的話,我們永遠也掌握不了核電的核心技術。
中核集團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蘭和:秦山二期的意義就在于帶動了核電重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秦山三期是我國和加拿大合作建設的。在吸收消化引進技術上,中核技術人員同樣發揮著自主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記者:大家在大屏幕上看到的728兆瓦是秦山三期一、二號機組的額定功率。實際上當初外國人把這兩臺機組交到我們手上的時候只有720兆瓦。我國的技術人員,僅僅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就成功地提升了這8兆瓦。
中核集團秦山第三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振華:兩個機組增加16兆瓦,每年可多發電1.2億度。
和產值一起增長的還有中核集團對世界尖端核電技術不斷掌握的信心和能力。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 康日新:秦山一期和秦山二期,到現在已經運行了28個堆年。在這28個堆年的運行過程當中,我們一直處在安全、穩定運行的狀態。這就證實了我國自主設計核電,自主建造、自主運營、自主管理完全是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