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裝備國產化道路依然漫長
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日期:2010-09-27
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道路在我國一直走得很艱難。記得大約十多年前,我曾經沿建設中的京沈高速采訪,結果發現,關鍵的大型施工設備多數是進口的。
在日常的采訪中既接觸過甲方,也接觸過乙方,談到重大裝備國產化,甲乙方的觀點還真覺得是一大悖論。
比如,甲方會強調,我這個項目很重要,容不得半點差錯。國產裝備以前沒有用過,怎么敢冒險用呢?萬一影響了質量和工期怎么辦?而乙方則一肚子委屈:“任何設備都有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你也不用、他也不用,那國產裝備什么時候才能成熟起來呢?”
可喜的是,上述悖論近年來有破解的跡象。雖然重大裝備國產化道路還依舊漫長,但是和前些年比,開始出現明顯進步。比如去年采訪第三代核電項目,就意外地發現一些關鍵設備居然開始國產化。
核電工程不可謂不重大,那絕對是人命關天的天字號工程,容不得一絲一毫差錯。而另一方面,第三代核電站設備國內企業從來沒有涉足過,絕對是白紙一張。那么為啥在核電領域,而且是最尖端的第三代核電領域,國產裝備卻能找到用武之地呢?
采訪中筆者聽到了這樣的回答:第三代核電站設備別說國內的企業,就是國外的企業也都沒有做過,既然大家都是第一次,我們為啥不能信任一下自己的企業呢?
答案出來了:別管國內還是國外,大家都是從零起步,因此反而沒了差別,此其一也。而第二個原因更關鍵,那就是信任。
核電站的建設方說,國內的裝備制造企業是和國外先進水平尚有差距,但是這一差距并非大到不能彌補。特別是在技術、人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合作,國產裝備完全可以迅速趕上來,關鍵是我們給不給他們用武之地。
后來到國內的裝備制造企業實地采訪發現,甲方給的信任并不盲目。國產裝備在性能、價格和工期等方面都不輸于國外公司。而且,恰恰是經過第三代核電站這樣重大項目的鍛煉,使得國內裝備制造企業在核心技術上一下子縮短了與國外同行的差距,甚至一些項目還達到了領先。由此可見,要想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信任和自信是何等的重要。
而信任的背后是勇于擔當的勇氣。道理很簡單,用全球最好的公司,就算出點差錯,作為甲方也能找到推脫責任的理由,畢竟我已經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技術。但是用國內還欠成熟的設備,不僅要操更多的心,要和裝備制造方共同成長,而且萬一出點差錯還要擔責任。所以,甲方如果怕麻煩,不敢擔責任,是很難有勇氣讓國產裝備進入重大項目的。
但愿我們重大工程的建設者們,能多一點擔當的勇氣,給國產裝備多一些再多一些成長的機會。畢竟重大裝備是工業的“母機”,它的發展現狀直接關系到我國整體工業的水平。(蕭然)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