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環球時報、中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 發布日期:2025-04-23
應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于4月8日至11日來華訪問。格羅西前往海南昌江參訪了“玲龍一號”小堆建設現場,還走入中國的高校與優秀學子進行了開放的對話。在訪華過程中,格羅西高度評價中方在核能發展與核技術應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為全球核能治理和發展貢獻的重要力量。近日,格羅西圍繞核能發展和安全等相關問題接受了《環球時報》采訪,分享了他在中國收獲的驚喜和感動。
“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行業”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中國在核能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核能安全應用方面的主張?
格羅西:中國的核能行業在多個領域正經歷顯著增長。在持續推進現有核電項目的同時,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型核反應堆技術,例如積極開發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等。上周早些時候我在訪問海南時,就參觀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玲龍一號”陸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無論是對于中國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這項技術都蘊含著巨大的前景。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行業,正逐漸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占據一席之地,我對此感到非常樂觀。核能發展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安全體系、遵守國際標準和良好安全記錄基礎之上。中國在這些方面都表現出色。國際原子能機構是這些國際標準的制定者。讓我感到很欣慰的是,看到中國在嚴格遵守各項規則的基礎上實現核能發展,并與我們保持密切合作。中國的核能發展模式,消除了我們對核能安全問題的擔憂。
環球時報:正如您所說,IAEA愿意和中國保持密切合作,您如何看待雙方在核安保與核安全領域的合作前景?
格羅西:核安保與核安全是核能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們不可能在擁有如此復雜的技術的同時,卻沒有嚴格有效的監管體系、檢查機制和操作規范,來確保核反應堆以安全可靠的方式運行。中國一直非常重視這一點,中國在運、在建的核電機組數量也將很快突破百座大關。中國的核行業管理部門、核安全監管部門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著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各項國際會議進程和標準規范更新。我們也一直在討論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核聚變等新技術發展,正在構建與時俱進的核安全、核安保屏障。
中國核能企業將在國際舞臺發揮更大作用。
環球時報:中國主張建立公平、包容的核能市場環境,確保“全球南方”國家能夠公平有序參與國際核能合作。您如何看待中國在這一領域所持有的開放、協作態度?這種合作將如何惠及更多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
格羅西: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中國重視核能發展,許多“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也對核能展現出濃厚興趣。核能具有緊湊高效、零碳排放等優勢,能夠滿足各國能源規劃的多重需求。當前全球僅有少數核技術供應國能進行技術轉移或出口,中國正是其中之一。中國的大型核能企業都在開拓海外市場,甚至已經成為行業領先者,這也是我此行與多家中國核能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的原因,我們需要建立緊密協作機制。此外,當前核能應用主要集中于大型經濟體。但隨著能源安全和清潔能源需求增長,發展中國家日益重視核能選項。而中國這樣擁有核能技術的國家,通過全球發展倡議等機制積極對接“全球南方”國家,核能技術將成為重要合作事項。我們也能預見中國的核能企業將在國際舞臺發揮更大作用。我認為中國的全球發展倡議與核能發展具有天然契合度。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推進的這項倡議,與為更多國家提供清潔、可負擔能源的目標完全兼容。
環球時報:能源多元化對能源安全有何意義?
格羅西:這至關重要。能源規劃需要立足國情,比如我們談到中國的能源市場,不能將它與東南亞或拉美國家的情況進行比較。如果認識不到發展的差異,就不可能制定普遍適用的規范。但顯而易見的是,從經濟和技術層面而言,更多國家向核能邁進是很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么我相信未來會看到更多的核能與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正在轉型過渡的能源,比如化石能源,一起繼續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各個國家的現實情況,許多國家仍然嚴重依賴化石能源,因此必須有一個有序的過渡,尊重其經濟特性和就業需求,并采取適當的手段。核能不是唯一的選擇,但它是其中之一,而且非常重要。
從中國青年眼中看到發展前景和樂觀主義
環球時報:中國高校正在加強針對“全球南方”國家的核能應用人才培養。您如何看待這種學術交流與青年合作?
格羅西:這種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根基,技術需要由專業人員安全操作,這離不開教育體系支撐。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始終積極推動與教育機構的合作,此次訪問北京大學、此前造訪清華大學,我都試著與師生深入交流。我認為教育能促進社會繁榮,也能為核能發展培養后備力量,我們正致力于在各國教育機構播撒知識的種子。
環球時報:與這些中國的優秀學子交流給您怎樣的感受?
格羅西:他們的熱情和樂觀令我深受感染。當前,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一些令人沮喪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討論了現實中的戰爭、“關稅戰”、地緣政治沖突,但我從這些青年的眼中看到了發展前景和樂觀主義,而這正是我們需要聚焦的方向,這一代年輕人將在未來二三十年肩負重任,為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越是艱難時刻,越需要保持冷靜、不言放棄,堅持前行。
人工智能與核能是絕配組合
環球時報:人工智能(AI)發展伴隨巨大能源需求,其發展如何與核能技術進步相結合?
格羅西:人工智能和核能是天然的絕配組合。AI數據中心需要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核能恰好能提供可擴展的基荷電力。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擁有了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就可以在一些偏遠地區、傳統電網難以覆蓋的地區,建立AI數據中心,或者是為小島嶼、小城鎮提供電力服務、海水淡化或區域供熱。今年IAEA將在維也納舉辦首屆“AI與核能”國際會議,我也期待有許多來自中國的與會者。
環球時報:您近日走訪中國多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格羅西:來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未來也許會更頻繁,是什么鼓舞著我,讓我如此積極?是這里的變化,城市景觀的變化,經濟發展的變化,人們態度的變化。我從20世紀80年代來到中國,這些年我目睹了這些變化,這種變革活力令人振奮。我作為一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這里也是需要我開展工作的地方。除此之外,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和中華美食的獨特魅力使我的每次訪問都成為難忘的經歷。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