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專家點評  > 盧鐵忠:從核電到核能,一字之差背后的核能綜合利用新前景

盧鐵忠:從核電到核能,一字之差背后的核能綜合利用新前景

來源: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布日期:2023-03-13

“原來我們是去找一個‘核電廠址’,以后這個觀念要改變,我們找‘核能廠址’。‘電’改成‘能’,雖然看上去一字之差,實際上反映了我們想做的領域就不一樣。”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的這句話,折射的是核能多元化綜合利用的前景和機遇。


用受控核裂變的熱量來“燒開水”,一直是許多網友對核電站運行原理的形象比喻。實際上除了生產電力外,核能還可以用于區域供暖、工業供熱(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氫、同位素生產等場景。未來,核能將由單一型向全能型選手轉變。


“因地制宜開展高溫氣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是盧鐵忠向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主要提案。“利用核能供熱、供汽、供電,是石化行業面臨保障穩定供應與清潔低碳轉型雙重挑戰下的優選方案。”他在接受專訪時稱,建議加快高溫氣冷堆石化耦合與制氫示范項目落地及產業化推廣應用。

微信圖片_20230313132043.png

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核電董事長盧鐵忠核能多用途產業化應用時代正在到來除了向大電網供電,核電站還能怎么用?核能多用途應用在國際上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四五十年前就有核電站開始“兼職”供熱和海水淡化。如今,全球核能開發商們正在積極讓核電站跳出單一發電模式,發揮傳統用途以外的更多潛力。近年來,國內核能綜合利用范圍不斷擴大。


浙江海鹽、山東海陽、遼寧紅沿河已經用上了核能供暖。其中,海鹽核能供熱示范工程開我國南方核能供暖先河。


創新遠不止于此。大型化工基地都需要配套供給工業供汽,當下因碳約束,新增火電、氣電裝機受限,核能供汽則可以彌補這一空缺。


去年5月,全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全面啟動建設。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將以田灣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蒸汽作為熱源,將蒸汽輸送至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進行工業生產。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連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萬噸工業蒸汽,可實現每年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噸。


“一臺高溫氣冷堆可以提供3600噸/小時高溫蒸汽,或與熱化學制氫工廠匹配,可滿足180萬噸鋼/年的能量需求,相比同等規模的傳統火電機組,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342萬噸,將其與石油化工、鋼鐵冶金等產業工藝耦合,將有效助力石油化工、鋼鐵冶金等產業在新發展格局下的高質量發展。”盧鐵忠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能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作用。石化和化工行業作為基礎性產業,肩負著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責任。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縱深推進,將高溫氣冷堆與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


高溫氣冷堆是國際核能領域公認的第四代核能系統中的候選堆型之一。有別于當前全球主流堆型壓水堆,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采用全陶瓷包覆顆粒球形燃料元件,氦氣作冷卻劑,石墨作慢化劑,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能保證反應堆在任何事故下不發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大量釋放。


2021年12月,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成功。一年后,該示范工程反應堆達到初始滿功率,實現“兩堆帶一機”模式下的穩定運行,距離投入商業運行只剩最后一公里。


盧鐵忠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目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以及部分民營化工企業都非常看好由“華龍一號”或高溫氣冷堆進行工業供汽,實際需求也較為迫切。高溫氣冷堆提供蒸汽的溫度可超500攝氏度,甚至更高,供汽品質完全達到甚至超越火電的供汽標準。


核電產業的增量空間如何


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在運核電機組54臺,總裝機容量為5578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準核電機組23臺,位列世界第一。我國核電累計發電量已超過3萬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25億噸。


國際上衡量核電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標——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公布的全球核電機組綜合指數排名中,中國核電機組名列前茅。


2022年,共10臺核電新機組獲國務院核準,創下十余年來核電核準速度和數量新高。雙碳目標下,國內核電產業的增量空間如何?


“核電建設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中國確立了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的國家目標,2025年前都是關鍵年份。”盧鐵忠表示,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至2025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預測,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會按照每年8-10臺的核準節奏,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發展。到2025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核電保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到2035年,我國大陸地區核電裝機有望達到2億千瓦以上,占到全國發電量的10%-15%。


這一遠期目標與國際水平大致持平。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核能與能源安全轉型》報告披露,2020年,核能發電量約占全球發電量的10%,超過了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總量,是僅次于水電的第二大清潔電力來源。


他補充說,在國家“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核特色醫療等核技術應用產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除了核電主業,中國核電的風電、光伏業務擴容十分迅猛。


盧鐵忠稱,2022年底中國核電的風電、光伏裝機容量達1253.07萬千瓦。到2025年,公司規劃將達到核電裝機2600萬千瓦、非核清潔能源裝機3000萬千瓦。


他曾對公司拓展非核清潔能源產業的考量作出解釋。首先,發展非核清潔能源可以和核電產業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撐,如可以在核電廠區周邊、廠區內的灘涂等地發展光伏產業,在核電基地沿海區域發展海上風電,進一步加強對土地、海洋資源的高效利用。其次,從經濟性角度考慮,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也是對公司經濟平穩發展的有力補充,畢竟核電投產周期相對較長,而風電、光伏投產周期較短。


盧鐵忠介紹,2023年,中國核電將依托已建成的產業體系,推進“核產業鏈+”等開發模式,包括積極獲取海上風電資源,爭取海外項目取得突破;緊抓分布式項目發展機遇期,推動裝機更快增長。此外,也將在全力推進核電、新能源齊發力的基礎上,持續進一步研究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新型儲能技術等,從產業投資逐步轉型為上下游產業鏈及技術集成的新能源產品供應商。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