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UIC、AEC 發布日期:2008-06-05
提要:
â 日本80%的能源依靠進口。
â 日本首座核動力堆于1966年中期投入運行。
â 1973年,日本將核能確定為國家優先發展戰略。
â 目前,日本有55臺核電機組在運行,提供全國30%的電力。到2030年將至少增長到40%。
盡管是全世界惟一一個在戰爭期間遭受過核武器打擊的國家,日本仍然大力支持核技術的和平利用,為全國提供相當一部分的電力供應。目前,日本總發電量中有30%來自核能,核電裝機容量為4750萬千瓦。根據計劃,2009年核發電量比例將上升到37%,2014年上升到41%。
日本自然資源缺乏,一次能源需求約80%依靠進口來滿足。最初,日本依靠化石燃料進口,主要是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1973年石油危機使得這種地理單一、商品單一的弱點更加突出。當時,日本核工業已經在成長之中,擁有5臺運行中的核電機組。對國內能源政策做了重新評價之后,結論是要突出能源多樣化,并重點發展核電。降低日本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被提到最優先的地位。
歷史:核能計劃與政策的發展
日本于1954年開始核研究計劃,用于核能的預算有2.3億日元。1955年通過的《原子能基本法》嚴格將核技術的利用限制在和平目的。該法的目的是確保三條原則——民主的方法、獨立的管理、保持透明——作為核研究活動的基礎,同時要推進國際合作。1956年成立“原子能委員”(AEC),進一步推進核電發展與利用。根據這部法律,1956年還成立了幾個與核能有關的組織機構,分別為:日本科技廳(JST)、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核燃料集團(1967年更名為PNC)。
日本首座商用核反應堆是從英國進口。東海1號,160MWe氣冷(鎂諾克斯型)反應堆,由美國通用電氣負責建造,于1966年7月投入運行,1998年3月關停。
這臺機組建成后,為了驗證可以使用濃縮鈾燃料的堆型,1970年,日本建成了第一批3臺沸水堆和壓水堆核電機組并投入商業化運行。之后的一個時間,日本企業從美國供貨商購買設計,并與日本國內企業聯合建造,從而獲得在日本建造同類堆型機組的許可證。諸如日立、東芝、三菱重工等企業,都在這一時期具備了自己設計和建造輕水反應堆的能力。到七十年代末,日本工業屆已經大部建成自己的核電生產能力。目前日本在向東亞國家出口核技術的同時,還參與了可能會被歐洲選中的新堆設計的開發中。
由于早期反應堆的可靠性問題造成停堆大修時間比較長,1975~1977年期間,日本核電機組的平均容量因子僅為46%(而2001年已經達到79%)。1975年,日本通商產業省(MITI)和核電行業共同啟動了“輕水堆改進和標準化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在1985年以前,分三階段完成輕水堆的設計標準化工作。在第一和第二階段,現有的沸水堆和壓水堆設計將進行調整,以改進其運行和維護。在第三階段,將反應堆的發電功率提升到130萬~140萬千瓦,并對設計做一些基礎變更。這就是所謂的“先進型沸水堆”(ABWR)和“先進型壓水堆”(APWR)。
九十年代后期進行的一項重大的研究與燃料循環行為是,組建了“動力堆與核燃料開發事業團”,即PNC。開展的活動范圍廣泛,覆蓋了從在澳大利亞進行鈾勘探到高放廢物處置的全部活動。由于發生了2次事故,并且PNC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響應,1998年,日本政府將PNC重組為“日本核燃料開發機構”(JNC),重點放在快中子增殖反應堆開發、高燃耗燃料的后處理、混合氧化物(MOX)燃料制造、高放廢物處置。
2005年10月,JAERI和JNC合并成為“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EAE),隸屬于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JEAE目前是日本最主要的綜合核研發機構,擁有4400名員工,10個研究設施,每年經費預算1610億日元(17億美元)。
近來的能源政策:核為重點
日本能源政策一直以保障能源安全,最大程度降低對現有進口的依賴度為出發點。涉及核電的主要內容包括:
â 繼續將核電作為電力生產的主要構成部分;
â 對乏燃料中的鈾和钚進行再循環,先在輕水堆中使用,從2005年實現在國內進行后處理;
â 穩步推進快中子增殖堆開發,以便大幅度改進鈾的利用;
â 向公眾推廣核能,重點強調安全和不擴散。
2002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將主要依靠核能來實現《京都議定書》中確定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2001年7月,向經濟產業省(METI)提交的“十年能源計劃”,獲得了內閣的批準。根據計劃,核電裝機容量將增長30%(1300萬千瓦),到2011年將新投運9~12臺核電機組。
目前,日本擁有在運行的核電機組55臺,總裝機容量4757.7萬千瓦;在建2臺(228.5萬千瓦),規劃12臺(1604.5萬千瓦)。
2002年6月,新的能源法確定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穩定供應的基本原則,在建立能源基礎設施滿足經濟增長方面給予政府更大的權限。新的能源法還推進提高能源消費效率,進一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以及市場解除管制。
2002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將首次對煤炭征稅,算上METI專用能源帳戶中對石油、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征稅,從2003年10月將帶來約100億日元的稅收凈增長。同時,METI還降低了電源開發稅,包括核發電稅,降幅為15.7%,折合每年為500億日元。專用能源帳戶中的稅種,設計初衷是為了改進日本的能源供應結構;做出以上變更是實現京都議定書中減排目標第一階段行動的一部分。第二階段,2005~2007年,涉及一個更加全面的環境稅收體系,包括碳稅。
這些進步,盡管2002年出現了一些關于核電站設備檢查記錄造假的丑聞,已經為核能逐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鋪平了道路。
2004年,“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JAIF)就日本核能未來發布了一份預測報告。報告中綜合考慮了二氧化碳減排60%、人口減少20%,GDP保持穩定等因素,預測到2050年,日本核電裝機容量達到9000萬千瓦。這意味著目前的核電裝機容量翻番,核電份額也翻番,達到日本總發電量的60%。此外,核電容量中將有2000萬千瓦(熱能)用于氫氣生產。氫氣將占到消費能源的10%,而70%的氫氣將產自于核電站。
2005年7月,日本原子力委員會(AEC)再次確認了日本核電的政策方向,并證實當前的發展重點是輕水堆。主要內容包括:2030年以后,核電占總發電容量的份額目標是“30~40%或更高”,其中包括以先進型輕水堆替代現有的機組;快中子增殖堆將在2050年以后引入商用;乏燃料將在日本國內后處理,以回收其中的裂變材料,用于制造MOX燃料;高放廢物處置問題將在2010年以后得到解決。
2006年4月,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發布預測,到2030年,一次能源需求將下降10%,電力使用將增長,核電份額將達到41%,核電裝機容量達到6300萬千瓦;到2030年,將有10臺核電機組并網發電,同時,敦賀(Tsurga)核電站1號機組(34.1萬千瓦,沸水堆)也將退役。
2006年5月,執政的自民黨敦促政府加快開發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稱這是“國家基礎技術”。自民黨提出要增加預算,從研發到驗證再到實施要加大協調,并進行國際合作。日本已經在第四代核技術研發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重點放在鈉冷快堆,不過,28萬千瓦的文殊原型快堆仍處于關閉狀態。
2007年4月,政府選擇三菱重工(MHI)作為開發新一代快堆的核心企業。這得到了政府多個部門,以及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發機構(JAEA)和日本電氣事業聯合會(FEPC)的支持。這些都對日本加速開發世界領先的快堆產生有益的幫助。MHI自六十年代將核電作為主營業務之一以來一直積極地參與快堆開發。(待續)
新聞來源:UIC、AEC
編譯:辦公廳 劉軍韜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