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揭幕战/曼联 乌龙球/篮球直播360/2026世界杯在哪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首      頁 核電新聞 政策法規 聚焦核電 核電站一覽 國產化 核電技術 招標信息 專家點評 人物風采 核電視頻 技術論文 供應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處理 工程圖片 走進核電 供應商名錄 核科普 會議會展 合作交流 政經要聞 網上展臺 核電圖書 企業招聘 求購信息
您的位置:中國核電信息網  >  國內核訊  > 機遇期稍縱即逝,核能規模化發展和科技創新需同步推進

機遇期稍縱即逝,核能規模化發展和科技創新需同步推進

來源:中核集團 發布日期:2021-04-14

    低碳轉型: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

    疫情后實現“綠色經濟復蘇”已成為世界廣泛共識。2020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產業鏈、供應鏈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在各國家和地區聯系如此密切的今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的命運都緊密相連”。當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比原來預計的更迅速、更廣泛、更劇烈,更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于提振各方應對氣候變化信心和行動意愿,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潮流意義重大。目標的提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歐盟將其2030年減排目標提高到60%,日本和韓國隨即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表示,執政后立即返回《巴黎協定》,承諾在4年里向可再生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投入2萬億美元,2050年實現碳中和。該目標的提出,充分展示了我國為全人類共同事業而不懈奮斗的大國責任擔當,有利于提升國際影響力和領導力。

    當前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博弈,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生態或環境問題的范疇,而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應充分發揮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優勢外交領域的作用。一方面,我國可搭建起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起溝通對話的“橋梁”,同時,加強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與“南南氣候合作”。另一方面,氣候領域存在我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話、溝通、合作的空間和可能,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的背景下,應努力成為破解美國對我孤立和打壓的重點領域。

    國際社會對疫情后中國引領世界實現綠色復蘇充滿期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就我國加快能源和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規劃被期待成為世界經濟綠色復蘇政策導向的“風向標”。緊迫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將加快“倒逼”能源和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兩新一重”重點投資領域將強化綠色導向。在新基建方面,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新能源基礎設施,促進數字化和低碳化相結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在新型城鎮化方面,加快建筑節能改造,發展綠色建筑、交通,推動分布式能源利用。在水利、交通重大工程方面,強化防范氣候風險,適應氣候變化,優化交通運輸方式,促進節能降碳。

    在目標導向下,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需積極部署和盡早行動。在碳中和目標提出后,2020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就我國的碳減排目標等作出了進一步的承諾,并在接下來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這些表態和承諾要求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認識到,對內推進目標導向下緊迫的低碳轉型,成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打造現代化大國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要求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要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站位,堅持新發展理念,樹立緊迫意識、競爭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積極部署和盡早行動。

    穩定、高效、清潔: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核能作用不可低估

    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49臺,裝機容量為5102.72萬千瓦,占全國全口徑裝機容量的2.27%;2020年累計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占全國全口徑累計發電量的4.94%。在建核電機組14臺,在建裝機容量1553萬千瓦,在建規模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我國核電技術實現了型譜化發展,完成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已并網成功;在聚變技術方面,完全自主地掌握了大型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的設計、修建和運行技術,在磁約束、慣性約束核聚變領域均已建成了重要實驗平臺,開展了大量高水平實驗。同時,在鈾礦勘查、鈾礦冶、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處理等重要環節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逐步建立起自主、先進的核燃料循環體系。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核能行業發展帶來機遇:

    一是低碳電力需求的增長將為核能發展提供需求空間。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分為全行業用電量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其中全行業用電量占絕大部分。對于全行業用電量,普遍認為在“十四五”及中長期,經濟增長、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電力需求的拉動效應,仍將顯著強于產業結構調整、用電效率提高對于用電需求的抑制作用。對于居民生活用電,隨著電力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配網和農網的改造升級,城鎮化率和居民家用電氣水平的持續提高,將拉動居民生活用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總體來看,我國用電需求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增長的趨勢。

    二是核能將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效保障。我國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勢必將進一步加快。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上網對電網抵御嚴重事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風、光電源的間歇性、分散性等不穩定性問題非常突出,迫切需要穩定的基荷電源與之互補發展。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生產、上網、輸送、儲能等環節仍存在諸多技術瓶徑的情況下,能源轉型的緊迫需求為核能發展提供了機遇。

    另一方面,能源轉型需著重考慮電力系統成本,并不是某一能源品種在經濟性上能替代另一種能源即可實現。而核能技術成熟,運行穩定,負荷因子高,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替代煤炭為電網提供穩定可靠電力的能源,電力系統成本極低,在解決碳中和的系統經濟性問題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三是核能是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可靠手段。在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存在著為保證碳減排而導致局部地區電力供應不足、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風險。2020年下半年,受冬季取暖及工廠用電導致的用電負荷急劇攀升、煤炭國內供應量和國際進口量大幅下降、南方冬季枯水期發電量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份紛紛出現電力緊缺、拉閘限電的情況。大力發展核能,特別是加快推進內陸核電的建設,將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指出的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戰略,保障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潮流為核能“走出去”提供契機。隨著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國際上正在掀起新一輪的綠色低碳發展熱潮。目前,全球已有幾十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和愿景。加之公眾對核電安全發展的信心逐步恢復,全球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如波蘭、保加利亞、越南、印尼等,立足于其發展需求和能源供應現狀,對于發展核電抱有積極態度。我國核電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在相當多國家和地區具備競爭優勢。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當下是大力推動我國核電“走出去”、構建對外核能合作新格局的戰略機遇期。

    機遇期稍縱即逝:穩步推動核能規模化發展,加快行業科技創新

    核能較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稍縱即逝。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及全球的能源轉型進程都變得更加緊迫,而我國核電的發展前景尚不明朗。關于中國2050年核電裝機規模,各主流研究單位的預期有很大差別,約在1.5億~5.5億千瓦,主要取決于國家未來能源革命低碳化的戰略目標、技術路線的選擇以及各種路線的創新和競爭。考慮到各國能源轉型技術路線的選擇及基礎設施存在“鎖定”效應,未來核能較快發展大概只有二三十年左右機遇期和時間窗口期。

    一是穩步推動核能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動核電規模化建設,機型選擇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系列三代大型壓水堆為主,保證同一型號機組建設數量,降低建造成本,增強信息反饋,為行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是加快核能行業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破解核能行業發展困局的出路。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整合優勢資源,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性國家核能實驗室。以國家重大專項的形式,資助具有基礎性、前瞻性和新穎性的研究課題,實現關鍵核電技術、設備、材料、軟件的自主化發展。以“模塊化、小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為方向,加快核電技術創新,拓展核能技術的跨領域應用,提升核電產業經濟性。

    三是積極適應電力市場改革。核電深度參與電力市場競爭勢在必行,企業應樹立競爭意識,主動營銷,開拓市場。應尋求與地方政府、大型企業等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爭取核電優先發電權及保障性消納政策落地。應考慮建立售電平臺(售電公司),延伸經營范圍,發展全方位服務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能源解決方案,提高用戶粘性。應充分發掘核能與可再生能源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價值,盡快開展核電調峰安全分析研究,加強相關人員、技術和管理能力儲備。

    四是推進核能多用途利用項目落地。核能多用途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除了進行發電外,核能在供熱制冷、工業用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產、制氫等寬領域、多維度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些應用對于助推碳中和均具有重要價值。另外,隨著技術水平和安全性的持續改進,設備自主化國產化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核能在極遠極寒、太空深海、海島開發、戰備應急等特殊情境下的應用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五是營造發展核能的良好輿論環境。要創建和諧有利的核能發展環境,需政府、企業與媒體等齊發力。應搭建政府、公眾、企業、媒體等多方對話平臺,有針對性地做好公眾溝通與核科普宣傳;采取新媒體推送、開放廠房參觀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增強公眾信任。應增強政府對核電發展的信心,特別提高其對于核電低碳價值的認可,推動其綜合運用行政、市場等手段,完善法律建設,制定發展戰略,加大科研與科普資金投入,提高公眾對核電價值的認知。

我來說兩句
網名: 您的聯系方式: (電話,手機)
驗證碼:
查看評論(0)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