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總體安裝正式開始
來源:中核集團 發布日期:2019-06-06
由于與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相同,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是人類尋找能源出路的希望,被譽為終極能源。6月5日,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主機線圈系統在成都成功實現交付,這標志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陽”總體安裝正式開始,中國人離實現聚變清潔能源的夢想又跨近一步。
該裝置是中國開展聚變堆核心技術研究的關鍵平臺,將積累大科學工程裝置設計、建設和運行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大幅提高我國聚變研究手段和能力,為我國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實驗與運行以及自主設計建造未來聚變堆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從而為實現我國聚變前沿技術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提供重要支撐。
交付現場,中核集團、東方 電氣集團、華西集團共同點亮啟動球。東方 電氣集團總經理俞培根,中核集團總工程師雷增光,四川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進等一同見證這一時刻。
即將建成的中國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規模大、參數高,采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有望將等離子體電流從我國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等離子體溫度將超過2億度。
據了解,主機線圈系統是該裝置主機的核心部件之一,由核西物院設計,東方 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東方電機)制造,華西集團四川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安裝;其中心柱的研制是整個線圈系統最具挑戰性的任務,線圈中心柱由20組環向場線圈中心段組件和中心螺旋管線圈裝配而成,總體重量約90噸。中心柱制造難度大,工藝精度要求極高,高沖擊載荷條件下運行壽命要求不低于10萬次,在國內尚屬首次,沒有現成的工藝和設備借鑒。
核西物院和東方電機發揮科研創新與高端制造的能力和水平,艱難攻關,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設計制造國內最大尺寸,最大重量的中心柱,合力完成這一項國家任務,為開展堆芯級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和關鍵技術研究提供強力保障。
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核西物院等有關負責人參加上述活動。
網友評論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