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來,全國各地核電站動工開建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在建和規劃中的核電機組已達24個,核電站格局從沿海擴散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甘肅等內陸省份,強勁的風頭大大壓過了火電與水電項目。
究其原因,民間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煤電和水資源短缺,有人說是為了減少環境污染,也有人說是核電還有其他很多的優勢。
“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因為核電不僅安全,而且是清潔、高效、經濟的能源。”面對記者的求證,三門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繆亞民連連點頭,這就是核電的優越性所在。
大力發展核電是大趨勢
我國核電的發展史,從上世紀70年代起步,先后建成了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等核電基地,目前共11臺核電機組,906.8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投入商業運行。
“實際上,核電發電量的比例非常小,只有2%左右,總發電量的80%以上為火力發電。”繆亞民說。針對目前能源領域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加快了調整步伐,提出加快發展核電的方針。
我國過去在核電發展上所持的態度一直是“適度”,前幾年開始“積極”,為何到現在“加快發展”了呢?“措辭不同的背后,是核電規劃的變化。” 繆亞民說。
這主要是能源短缺惹的禍。我國煤、石油、水力等資源雖然豐富,但是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而且,我國能源資源分布極不均勻,60%以上的煤礦集中在華北,70%的水力資源在西南。而人口、工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以外,不是還有很多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以利用的能源嗎?繆亞民告訴記者,國家也在大力支持這些項目,但技術還沒突破,不具備推廣的條件。現階段核電是可以大規模代替化石能源、實現減排目標、保護環境的最佳選擇。
核電是清潔高效的能源
從國家“十二五”能源規劃中可以看出,加快新能源發展同時,火電落后產能的淘汰步伐也在加快。
對此,繆亞民認為,煤、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作燃燒會非常可惜。另一方面,由于燃燒煤炭和石油會排放大量的煙塵以及CO2、SO2等化學物質,酸雨、溫室效應等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他介紹說,通過測算,建設三門核電一期工程與建設相同發電能力的最先進的百萬千瓦級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相比,可以每年減少500萬噸優質動力煤(從北方產地到浙江)的運輸量、1149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9088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345噸煙塵排放量。
繆亞民還打了個比方,1萬噸左右的煤需要三列火車來拉,500萬噸煤需要1500車次,從北到南,污染一路伴隨。這個環境和運輸的壓力有多大,而三門核電一年所需要的燃料,十幾輛卡車一次運輸就足夠了。
盡管有人提出,火電站建設也不一無是處,至少可以解決更多的人就業。繆亞民從環境污染角度分析說,這些排放的氣體將造成高昂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我國已成為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
核電便宜嗎
三門核電總投資上千億元,人們最關心的是核電價格是否比火電低,競爭上網收費是否具有足夠的優勢。
談到這個問題,繆亞民告訴記者完全不用擔心。
“AP1000機組價格較高的原因在于三門核電是首堆機組,各種成本較高。即使是首堆,現在測算的電價也同浙江省內同期建設的脫硫、除塵后的火電價格具有競爭優勢。”繆亞民說,相信在以后建設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機組建造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在常規化石燃料日漸缺乏的情況下,核電的比價效應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