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券日報 發布日期:2009-04-10
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建成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個核電基地。業內人士稱,2009年世界核電產業將進入30年來的發展高峰。
未來10年,美國擬增加6000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法國計劃更新目前運行的58臺核電機組,印度規劃核電裝機容量提高近1800萬千瓦,中國可能新增的核電裝機容量更是高達6000萬-9000萬千瓦,從而超過法國和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核電大國。
這句預言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2008年4月3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核電行業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規定:核力發電企業生產銷售電力產品,自核電機組正式商業投產次月起15個年度內,統一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同時,核力發電企業取得的增值稅退稅款,專項用于還本付息,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今年3月27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電新項目布局“大軍”挺進環渤海經濟區,中核遼寧核電有限公司在遼寧省葫蘆島市正式掛牌成立。該核電項目由中核集團公司絕對控股,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參股共同開發。一次規劃為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連續進行建設,投資總額達近千億元,是當地2009年投資最大的項目。
3月底,浙江三門核電一號機組澆注了第一罐混凝土。
4月2日,湖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咸寧大畈核電項目已獲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同時,湖北省還將在浠水、陽新、鐘祥籌建3座核電站。
4月3日,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王計對媒體宣布,未來將瞄準風電核電。“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新能源,核能發電設備將得到集團更多的投入。”
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求實》雜志發表了《科學發展電力工業贏得挑戰的根本路徑》一文,業內人士據此分析,國家發改委加快了能源領域調整步伐,核電要從“適度發展”、“積極發展”變成“大力發展”。
與此同時,浙江、福建、山東、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遼寧、廣東等多個省份的核電項目計劃紛紛提上議程。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原中煤能源集團董事長經天亮指出,核電是一個投資見效慢的基礎設施項目,規劃一定要慎重,地方一哄而起的現狀令人堪憂。
巨資買不來核心技術
核電人才匱乏
浙江三門核電一號機組使用的是美國西屋公司提供的新型核電三代技術AP1000,因為AP1000在其他國家尚無成功經驗,“技術是否成熟”、“中國會否成為實驗品”、“未來誰來主導知識產權”等爭論也隨著引進和建設工作的開展而日漸升溫。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計劃部原副總工程師溫鴻均認為,為確保安全,規避風險,我們需要以更加耐心和客觀的態度面對AP1000引進和開工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環節,其機型的成熟性、設計認證的完整性和科學性還需進一步斟酌。
核電秦山聯營公司高級工程師杜銘海也公開表示,第三代AP1000技術因刻意追求過高的安全指標,引進屏蔽泵存在技術風險,對主工藝系統性能的影響也有待實踐檢驗。因對整體設計的成熟度存在疑慮,希望通過首堆實踐驗證,再全面鋪開。
另外,中國過去長期輕視核電站的戰略,導致大批的人才流失和青黃不接,高等院校的核專業不僅少,專業教育和培訓也跟不上。因此,從人才角度看,地方政府認為核電項目說上就能上的想法,顯然不現實。
記者了解到每個核電站核反應堆工程的技術人員,一般占核電站專業人員的10%—20%,其他的則為電力、控制等技術人員。按照一個百萬千瓦核電機組400人計算,到2020年30個機組,總共需要5000—6000個核專業技術人員。
乏燃料處理是個難題
安全問題堪憂
張國寶說,目前中國核電站產生的廢料堆放在比幾個游泳池更大的水池里,還沒有進行處理。他曾向美國求解核廢料的處理,美國人回答“不處理,集中起來深埋,因為害怕核擴散。”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念念說,“美國采取集中深埋的方法不是最好的選擇,歐洲則對此選擇了經處理后最終深埋。中國應該走歐洲道路”。但“此處工序投資非常大,需要相當于核電站建設總投入1/3的資金去處理。”
作為核燃料和核材料專家,陳念念擔憂隨著我國核電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后期的乏燃料也會堆積得越來越多。而且,“各省市一聽到建設核電站的消息爭先恐后,一聽說要在當地建設乏燃料處理工廠,誰都不愿意。”他有些無奈。“目前中國沒有一家能處理乏燃料的工廠,短期存放沒問題,但長期不行。”
資源不足成發展瓶頸
鈾爭奪必將白熱化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我國現在已探明的鈾礦儲量只夠2020年1/3的用量。國家環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副司長王中堂說,中國鈾礦儲量基本滿足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的需要。
“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鈾礦資源,不管建多少核電站,最終都將面臨停產的困境。”
業內人士分析說,鈾資源是制約核電發展的硬指標。這意味著,中國將像在油價高漲時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一樣,在核電建設上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至少從資源競爭來看,中國發展核電的競爭環境可能轉向“惡化”。
2008年,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先后與全球最大的核電公司阿海琺以及全球最大的鈾燃料生產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簽訂了鈾燃料的合作協議,此后,中國核工業集團也成立了主要進行海外鈾資源開發的“中核國際有限公司”。
除中信集團在澳大利亞開展鈾資源合作外,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與中國國核海外鈾資源開發公司聯合簽訂尼日爾阿澤里克鈾礦冶總承包項目,建設一座年產60萬噸鈾礦石的礦山。
但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三個富鈾國已探明的鈾礦幾乎已被法國的阿海琺等大公司掌控。中國涉足海外鈾礦僅兩年時間,開拓難度很大。而到2020年,中國至少還要建設30多座核電站。
可以預見,鈾資源爭奪將成為中國大力發展核電能源的必經戰役。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