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風窗 發布日期:2009-04-05
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調整已箭在弦上。國家能源局對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修改已經征求各大電力巨頭的意見,3月底提交國務院高層審批。根據調整后的規劃,2020年中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應調整為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未來3年內中國將開建9個核電站,16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未來3年的核電建設總量將超過過去23年的總和。從1985年起步的中國核電,共建設了11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僅為910萬千瓦。
全國“兩會”期間,能源領域的代表委員對于核電大躍進明顯關注。政協委員、原中煤能源集團董事長經天亮認為火電一直占據中國電力結構的主體,達到70%以上。長期甩不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麻煩很大:長途調運,處于脆弱的供需平衡狀態,潛伏著重大的安全隱患。但是他同時強調,核電規劃一定要慎重,地方一哄而起的現狀令人堪憂,鈾礦資源和人才匱乏成為中國當下發展核電的最大攔路虎。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此次核電規劃目標的調高將使未來中國能源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對煤炭的依賴度將大幅降低。如果仍沿襲粗放發展的“老路子”,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通過增加煤炭產量保證能源供給,中國經濟發展將受到資源、環境和運輸等多方面的制約,難以為繼。
核電是一個投資見效慢的基礎設施項目,金融危機后,國家依然大力投資核電,顯示出中國大力發展核電的決心。
核電成“特保兒”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核電裝機比重和發展目標的調高,意味著中國內陸一批新建的核電項目也將被列入規劃內,原先集中于沿海地區的核電站格局將向內陸擴散。目前,很多電力企業已經著手投資核電項目,并以此降低火電的比重以減少對電煤的依賴。越來越多的火電企業在降低成本緩解困境的同時,蓄力發展核電、風電等新能源項目以謀出路。
近兩年來,國內核電建設急劇升溫,不僅有投資建設支持,國內還出臺政策,給予核電開發長達15年的稅收優惠;國內企業海外尋找鈾礦進程也在加速。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近期講話中透露,中國的核電站建設進展超過了原定計劃,預計2020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將超過6000萬千瓦。
從今年起,中國每年將至少批準建設3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最終再建成30座核電站。除了中長期核電發展目標升級以外,一批內陸核電站項目也將列入《規劃》之中,中國核電原來集中在沿海的布局將被打破。這是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上任以來,對于中國能源戰略的一次重大調整。
去年冰凍災害、四川地震一次次地讓管理層看到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弊端。“必須要提高核電的比例。2007年,國家將適度發展核電的基調調整為積極發展。2009年這一基調有可能會調整為‘盡可能快地發展’。”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周喜安強調,“發展核電成為能源局成立以后的新政之一。”
2007年6月底,中國正式頒布了《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4000萬千瓦,核電占電力總裝機比例在4%以上。《規劃》中原本還規定,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核電站的選址將從廣東、浙江、山東、江蘇、遼寧、福建等沿海地區優先選擇。然而近年來,一些內陸省份也深感能源匱乏,紛紛申請建設核電站,核電站的選址正在向內陸延伸。這也改變《規劃》中的核電布局。
在環境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核電成了國內能源發展的“特保兒”。除了在投資建設上支持外,中國還對核電實行長達15年的稅收優惠政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下發《關于核電行業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統一明確了鼓勵核電發展的稅收政策。《通知》規定:核力發電企業生產銷售電力產品,自核電機組正式商業投產次月起15個年度內,統一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同時,核力發電企業取得的增值稅退稅款,專項用于還本付息,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中國目前火電發展局限很大,污染重,而且現在電煤價格高漲,煤電矛盾愈演愈烈。因此中國的能源政策將進行調整,鼓勵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分析,走核電道路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改善環境的唯一辦法。除了稅收優惠政策外,不排除在財政、金融、土地等相關配套上給予新能源發展支持。
人才匱乏卡脖子
目前多達20個省份紛紛上馬核電站,但最終能否實現各自的核電之夢,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韓文科認為,中國核電事業存在核戰略、規劃、管理體系、核基礎研究和人才等問題。其中核戰略、規劃等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但是人才問題較為嚴重,也是短期很難解決的問題,卡脖子最厲害。“雖然在俄羅斯成批見習訓練一批技術人員及20多年自我培養,但還是滿足不了即將來臨的核電高峰。”
據介紹,大亞灣核電站僅僅一個技術人員的培訓費用就花費10萬。中國過去長期輕視核電站的戰略,導致大批的人才流失和青黃不接,高等院校的核專業不僅少,專業教育和培訓也跟不上。因此,從人才角度看,地方政府認為核電項目說上就能上的想法,顯然不現實。每個核電站核反應堆工程的技術人員,一般占核電站專業人員的10%~20%,其他的則為電力、控制等技術人員。按照一個百萬千瓦核電機組400人計算,到2020年30個機組,總共需要5000~6000個核專業技術人員。
但目前培養的人才,除去出國、淘汰、考研后的人才,顯然遠遠不夠用。目前只有4個高校設有核動力相關專業,即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找鈾高峰到來
中國大力發展核電的戰略規劃,遇到了來自全球的核電需求增長的時期。這意味著,中國將像在油價高漲時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一樣,在核電建設上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至少從資源競爭來看,中國發展核電的競爭環境可能轉向“惡化”。
束縛中國核電發展的不是廠址資源,而是鈾資源不足等因素。記者從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得到的數據是,中國現在已探明的鈾礦儲量只夠2020年1/3的用量。國家環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副司長王中堂認為,中國鈾礦儲量基本滿足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的需要。 “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鈾礦資源,不管建多少核電站,最終都將面臨停產的困境。”鈾資源是制約核電發展的硬指標,不是靠熱情能夠解決的。
事實證明,中國正努力突破其核電發展瓶頸。除了開發快堆核能系統,走核燃料循環使用、長期再生道路之外,還應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與南非、澳大利亞等鈾儲量較多國家的合作,建立天然鈾國家戰略儲備、企業商用儲備體系以及世界燃料儲備庫計劃。
除中信集團在澳大利亞開展鈾資源合作外,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與中國國核海外鈾資源開發公司聯合簽訂尼日爾阿澤里克鈾礦冶總承包項目,建設一座年產60萬噸鈾礦石的礦山。
2008年,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先后與全球最大的核電公司阿海琺以及全球最大的鈾燃料生產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簽訂了鈾燃料的合作協議,此后,中國核工業集團也成立了主要進行海外鈾資源開發的“中核國際有限公司”。
但中國涉足海外鈾礦僅兩年時間,開拓難度很大。據悉,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三個富鈾國已探明的鈾礦幾乎已被法國的阿海琺等大公司掌控。到2020年,國內至少還要建設30多座核電站。可以預見,國內企業全球范圍內尋找鈾礦的動力仍將持續。
鈾爭奪復雜
但是,國際形勢未必能讓中國能源轉型稱心如意。
隨著能源安全日益成為不少亞洲國家的頭等大事,以及擔心石化燃料尤其是中東地區的供應難以為繼,國際能源價格近幾年出現急速飆升;再加上石油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等問題,都讓人們意識到了核能源的優勢所在。以前核能發電曾被視為一個雷區,但現在多個國家對核能的態度已發生極大轉變,特別是在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除了中國之外,印度、韓國和日本最近都表示將增加核電站的數目,而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也考慮擬建核電站。據《亞洲時報》報道,澳大利亞也宣布愿意加入核能國家之列。根據澳大利亞的核能源發展報告,提出了關于“在2050年前建成25座核電站,以便屆時提供全國30%的電力供應”的目標設想。
有報告稱,目前全球在建的28個核電站中,就有17個位于亞洲。不僅是發展中國家,亞洲工業化程度較高的日本、韓國等國,對核電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核電站數目排美國和法國之后的日本,正打算在未來10年里,將核能占總供電量的比例從目前的30%提高至40%。
澳大利亞的立場轉變值得中國重視。澳洲擁有世界上近40%的鈾儲量,還是僅次于加拿大的全球第二大鈾出口國。隨著鈾需求量的增加,澳洲的鈾行情已經看漲。在經過了巨大的努力之后,中國已經與澳大利亞簽署了協定,對方將向中國長期供應鈾原料。
中國核電夢想實現過程能否按照規劃藍圖發展,仍有待人們長期追蹤。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