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發布日期:2015-05-27
隨著今年2月份“華龍一號”成功出口阿根廷,我國的自主核電技術開始揚帆出海。
自去年以來,核電“走出去”已成為國家戰略之一,并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自2014年以來,我國已先后同巴基斯坦、英國、羅馬尼亞、阿根廷等國家簽署了核電出口合同,與南非、土耳其、捷克、沙特等國家的核電合作也在務實推進。
但風光背后,則是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對供應商和承包商來說。
以英國欣克利角的EPR項目為例,投資方和業主是CJV(中核、中廣核和EDFEnergy聯合體);工程設計和采購參與方包括EDF、AREVA和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等。而核安全監管機構為英國核電監管辦公室——歐洲對于核電項目的嚴格要求,項目參與方錯綜復雜的關系,這些都給中國企業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據介紹,中國核電承包商及核電裝備制造商在海外市場主要面臨項目所在國核安全法規的解讀、核質保體系的建立、設計及采購條款的理解、人員資質授權、原材料認定等五大問題。
日前,擁有豐富的國內外核電項目經驗并幫助中國核電相關企業成功“走出去”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電力部門總監路仲濱、必維核電部門經理張文印解讀了中國核電“走出去”所面臨的挑戰。
入鄉隨俗最緊要
據介紹,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有針對核電站核島設備相關的監管要求,其中比較主要的有北美地區的ASMEN系列認證;法國(歐盟)的ESPN(核電承壓設備法令)認證;中國的HAF604。與此同時,常規島的設備也要符合進口國相關的法規和標準要求,例如北美的ASME,巴西的inmetro,歐盟的CEPED/TPED,印度的IBR,俄羅斯的GOST等。
除此之外,當地的核安全機構往往還會有其他額外的監管、授權認證和檢驗要求。
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國家,對于進入本國市場的核電新堆型技術,都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審查。因此,通過目標國政府的技術審查,可謂是“華龍一號”實現在海外落地最為關鍵的一步。
“國外的環境跟國內完全不一樣,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法規及各種資源條件。國內往往資源無限、環境寬松,但到了國外什么都有限制。”路仲濱表示,比如在歐美有很嚴格的勞工法、EHS要求,因此國內常用的一些手段比如趕工期等根本無法運用。英國、法國等國家對核電站的各種要求都非常嚴格,因此,“走出去”面臨的問題會超乎想象。
除了國際上各種安全法規和標準外,國內“百花齊放”的核電項目技術路線,也給國內的設備供應商質保體系統一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張文印表示,現在國內質保商對于質保體系的做法是,如果客戶認為現行的質保體系滿足要求,則沿用原有的質保體系;如果客戶有新的要求,則另外再制作一套新的質保體系,但是只針對特定客戶的特定項目。
而事實上,持續改進、舉一反三才是質保體系的核心。據張文印分析,相比國內工程公司對質保的要求,國外客戶已經從能實施(Workable),升級到了有效貫徹(effectivelyimple鄄mented)。
他分析說,幾乎所有核電站的延期都是兩個原因,一是具體的質量問題,但其背后有可能是技術問題;二是技術問題,比如圖紙準備不完善、設計沒完成等,任何一項都會造成項目的拖延。而這些匯總起來,還是管理問題。
“包括總承包企業在內,中國核電企業的管理大都還沒有達到歐美水平,還更多地停留在依靠人的能力上,還沒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無法實施質量的持續改進。”路仲濱認為,我們要想走出去、走得好、走得遠,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體系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風險意識需牢記
與此同時,國內的企業對國外的設計采購規范要求往往理解不透,這常常會給整個項目都帶來潛在的隱患。往往整套工藝完成后項目就交付客戶批準,這時責任就發生了轉移;倘若以后再出現問題,就會發生職責不清的情況,給整個項目的質量和進度造成風險。
“中國人普遍關注成本,而不是風險。但風險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對于要求零風險的核電來說。”路仲濱提醒說,“常規電力‘走出去’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意識不到風險,因此中國核電‘走出去’必須要轉變這個觀念。”
此外,在核電設備出口項目中最常遇到的問題還有人員資質、工藝評定、原材料認定等。
據介紹,不同的業主和項目都有不同的人員資質要求。例如歐盟的焊工和無損檢測人員都統一參考EN或ISO的相應規定,雇傭第三方來負責相應人員的考核和發證;北美的焊接參照ASME或AWS,無損檢測按照ASNT或ASME,通過評定雇主,由雇主負責評定并簽發相關人員證書,雇主要保證其簽發證書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核電項目的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具備符合標準要求的條件。其中各個地區對于原材料的具體要求又不盡相同。比如PED材料要求按照EN10204進行認證,例如由授權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出具3.2證書;而ASME的核電材料則需要認證的材料組織進行供貨,相關的MO證書也應該由ASME委員會或者ASME持證單位頒發。
這些錯綜復雜的要求往往會令相關企業頭疼不已。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我們可根據業主、買家以及供應商的需求,按照相關標準,對機電設備、壓力容器設備、鋼結構等工業產品提供獨立的設計審核服務。同時能夠按照業主和項目的不同需求,對不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考核并頒發相應證書。”張文印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必維擁有豐富的核電質保經驗,在國內核電項目中曾多次為西屋電氣等公司執行獨立的第三方質保監察工作,幫助國內供應商滿足國外客戶的特殊質保要求。
助力中國核電出海
“核電行業比較特殊。中國核電‘走出去’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的質量可靠嗎?安全嗎?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即要證明我們核電技術、設備、建造及運行維護的安全可靠。”張文印表示,各個國家的公眾接受度不一樣,導致法律體系要求也不一樣,但我們要‘走出去’就必須要完全滿足當地的要求。
國內很多企業都想參與到核電出口中,其本身很年輕,在國內的核電經驗又屈指可數,而這條供應鏈上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就很有可能誘發海外對中國制造失去信心。
“對于核電項目來說,控制風險是第一位的,應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將風險降到最低。”路仲濱強調。他表示,在此方面,必維不僅能夠提供質量管理提升咨詢服務,而且能夠通過采用嚴格、專業、透明的過程管理,保證項目進度,降低由于交付不及時帶來的風險。
他介紹說,必維具有國際上大部分標準協會和組織,以及部分國家核安全局的授信,能夠提供以上所有法規和標準的設備檢驗認證服務。另外,其龐大的全球網絡,也能夠通過定制化的培訓服務,幫助國內供應商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標準和法規要求、建立項目管理體系,同時為其整合各種資源等。
據介紹,必維已經建立了經驗豐富、國際化的專業電力服務團隊,自1994年至今,必維已經為中國超過5000個客戶在電力領域提供了出口服務。
“我們與西屋電氣、阿海琺等核電知名企業是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在國內也與中核、中廣核和國家核電等客戶合作。”張文印介紹說,必維為三門和海陽核電站中西屋電氣AP1000項目提供生產監督和全程產品質量控制服務,也為秦山核電廠頂蓋更換提供41套控制棒驅動機構的監造檢驗,以及為臺山EPR提供了設備檢驗和供應商管理咨詢服務等。
“我們在全球都有核電隊伍,而且久經考驗。”他強調說,我們不是簡單的檢驗,合作方式多種多樣,服務更可以量身定制,核電服務覆蓋了環境影響評估、拆除及建造階段、采購和設備生產階段、調試階段、運行階段等。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