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2008年10月23日報道 核電站的建設是否會對周圍居民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昨日,深圳市衛生局公布了《廣東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周圍深圳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這項調查動用專業人員100多人,從1980年到2005年歷時25年完成第一階段。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地區的居民被輻射所導致產生的惡性腫瘤、白血病、兒童甲狀腺腫大等疾病的發生率,與深圳、廣東其他地區及全國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在一般地區水平范圍內,核電站運行至今未對周圍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調查1980年啟動歷時25年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從1979年開始選址,1988年正式開工建設,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有2個發電機組運作。嶺澳核電站(一期)于1997年正式開工建設,2002年和2003年先后投入商業運行,有2個發電機組運作。2005年,嶺澳二期2個機組開始動工興建,預期2010年投產。
據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居民健康調查從大亞灣核電站選址時開始,1980年啟動,2005年完成第一階段調查。衛生部、廣東省衛生廳和深圳市衛生局分別下撥專款,組織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深圳市疾控中心、市職業病防治院等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調研和監測。調查歷時25年一直沒有中斷,其間參與調查的專業人員達100多人。目前,調查已完成階段性工作,掌握了核電站周圍居民健康狀況的基本情況。
人體內放射性元素未明顯積蓄
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院長張小鋼介紹,第一階段調查范圍包括核電站周邊0—80公里范圍內的煙羽區(從電站煙囪中排放出來的煙霧覆蓋區)、食入區(龍崗區和鹽田區的9個街道辦),及對照區(寶安區和光明新區的3個街道辦)。調查內容包括7部分:醫學人口統計;全死因、嬰兒及兒童死亡、惡性腫瘤死亡、期望壽命;傳染病發病率;兒童生長發育;出生缺陷兒發生率;兒童甲狀腺腫大、碘鹽抽檢、血液檢查、有害作業職業接觸情況;食品、飲用水、生物樣品、大氣沉降物放射性水平等。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地區在核電站選址、設計、投產、運行前及運行期中,惡性腫瘤、白血病、主要傳染病、嬰兒死亡率、兒童甲狀腺腫大、出生缺陷兒等疾病的發生率,與深圳市、廣東省陽江等其他地區及全國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在一般地區水平范圍內,核電站運行至今未對周圍居民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同時,還對被調查地區進行了天然輻射外照射水平、大氣沉降物、飲用水以及6大類食品中的5002個樣品鍶—90和銫—137含量的調查,發現鍶—90和銫—137的含量均屬正常的放射性本底水平。居民的頭發、牙齒、骨灰和全身計數器測量,也均未發現鍶—90和銫—137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人體內明顯積蓄。
深圳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要求市職防院加快建設放射檢測實驗室,積極引進專門人才,提高放射檢測能力。同時,衛生部門將加快信息網絡的建設,進一步開展對核電站周圍30公里深圳地區居民的健康調查和核疾病登記。
第一階段調查情況
范圍:核電站周邊0—80公里范圍內的煙羽區(從電站煙囪中排放出來的煙霧覆蓋區)、食入區(龍崗區和鹽田區的9個街道辦),及對照區(寶安區和光明新區的3個街道辦)。
內容:全死因、嬰兒及兒童死亡、惡性腫瘤死亡、期望壽命;傳染病發病率;兒童生長發育;出生缺陷兒發生率;兒童甲狀腺腫大、碘鹽抽檢、血液檢查、有害作業職業接觸情況;食品、飲用水、生物樣品、大氣沉降物放射性水平等。
結果:1.被調查地區惡性腫瘤、白血病、主要傳染病、嬰兒死亡率、兒童甲狀腺腫大、出生缺陷兒等疾病的發生率,與深圳市、廣東省陽江等其他地區及全國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2.被調查地區大氣沉降物、飲用水以及食品樣品中,鍶—90和銫—137的含量均屬正常水平。居民的頭發、牙齒、骨灰和全身計數器測量,也均未發現鍶—90和銫—137等明顯積蓄。(作者: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