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中廣核工程公司7月25日在哈爾濱就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供貨合同舉行簽約儀式。據介紹,該合同為6臺百萬千瓦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分別用于陽江和寧德核電站。該合同為國內一次性簽約數量最多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合同,在世界核電史上也屬罕見,一重由此開始了批量制造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新時代,確定了一重在國內鍛件和壓力容器制造的主導地位。
據一重總經理吳生富介紹,陽江、寧德核電項目,是中廣核集團公司繼大連紅沿河核電項目之后開工建設的兩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完全由國內自主設計制造,是我國核電國產化的重要標志。該項目對于提高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自主建設能力,提高核電裝備自主研發水平,實現核電裝備國產化,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狀況,進而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一重在手國內項目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合同共計12臺,占國內新上機組的70%。近年來,國家確定了由“適度發展核電”到“積極發展核電”的國策,一重針對由此變化的核電市場,抓住機會,搶先對核電鍛件和設備的制造進行了設備投資、技術改造和科研公關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投資40億元在富拉爾基工廠進行鑄鍛基地的改造:包括新建的1.5萬噸水壓機、630TM鍛造操作機、100噸電爐、160噸精煉爐,以及相應的熱處理、加工設備,主要設備投資在年內完成。屆時一重將形成年產25萬噸鍛件的生產能力,每年生產5~6套核島一回路鍛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成為世界最大的鑄鍛鋼基地。
投資2.5億元開展核電鍛件的科研開發和評定工作:成立核電材料攻關組,將公司煉鋼、鍛造、熱處理專業的精英人員召集在一起,集中辦公,針對AP1000、CPR1000堆型的主要鍛件進行科研工作,對主要鍛件進行評定工作(做成與產品一樣的鍛件,進行試驗、分析,摸索最優化的制造工藝參數)。
加速大連基地的建設,整合核電體系,成立核電事業部,對核電設備制造進行歸口和專業化管理。大連基地達到年產5~6套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能力。
一重市場營銷部副部長何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一重的AP1000反應堆鍛件制造、AP1000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制造,被列入國家重大專項,國家發改委對一重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美國西屋公司和韓國斗山重工的高層領導也多次來一重考察。一重人一定會抓住機會,完成陽江、寧德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制造,為中國的核電國產化譜寫新的篇章。
相關報道
一重上半年生產經營創歷史新高
上半年,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實現商品產值5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接近2006年全年指標,并超過全國機械裝備行業34%的平均增速;完成機器產品產量14.17萬噸,同比增長55.5%;市場訂貨98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年初以來,一重面臨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并存的形勢。為了牢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謀求更好更快的發展,公司決策層強力推行矩陣式管理,強化生產經營目標責任制,完善生產專業化流程,深化產品項目質量進度考核,加強基層主帥和調度的指揮執行力度等系列措施推進生產發展。同時,他們還大幅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加大了知識分子、科技創新人才、技能人才和苦臟累險崗位一線工人的獎金傾斜力度,極大地激發了職工愛崗敬業的干勁。
特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廣大職工和黨員一方面積極捐款和交納“特殊黨費”,支援災區重建家園;另一方面又快馬加鞭,積極投入到生產經營中,使生產熱情一浪高過一浪。鞍鋼5.5米熱軋機組、邯鋼2250毫米定寬機、奧鋼聯120噸轉爐、尼日利亞900毫米冷軋機、奧鋼聯彎曲段、巴西連鑄、印度裂化加氫反應器等30多臺套的國內重大項目和出口項目的完成,不僅有力地支援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拓寬了國際市場舞臺,而且更為企業后續訂貨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