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發(fā)布日期:2009-12-14
東方電氣制造的嶺澳核電站二期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fā)生器。韓蜀/供圖
12月1日,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對外宣布,此前一直依賴國外進口的核電站關鍵設備——“核一級比例噴霧閥”已由我國研發(fā)人員自主研制成功。該產品的成功研制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也打破了國外在核電站關鍵設備上的技術壟斷。
今年以來,國內企業(yè)在高端核電設備領域的上充泵、核電電加熱器和離心式制冷機組等產品上先后取得突破,在過去一直由國外企業(yè)所壟斷的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成功自主研發(fā)離心式制冷機組的重通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國內核電發(fā)展的提速和國家依托重大核電項目推進核電設備的國產化,為了國內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打破壟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條件。”
規(guī)劃升級撬動設備市場
最近,核電裝機目標有望再次提高的預期讓各大設備企業(yè)興奮不已。
按照2007年公布的《核電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05-2020年)》,到202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從當時的不到2%提高到4%。今年以來,有消息稱,2020年的核電目標有望調整為7000萬千瓦。今年4月,“面向二十一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期間,相關部門表示,“力爭2020年核電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達到5%以上”。這意味著比原定的4%提高了一個百分點。據了解,目前,正處于草案修改階段的《新興能源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對核電發(fā)展目標再次提速,2020年核電發(fā)展目標或將調整為8600萬千瓦。
“雖然目前來看,2020年的核電目標是最終調整為多少,還沒有定論。但無論調整為多少,可以肯定的是,比原定目標會有較大幅度增長,這是大勢所趨。”民族證券分析師符彩霞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除了在規(guī)劃和投資上給予支持外,核電行業(yè)也受到了稅收方面的扶持。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下發(fā)的《關于核電行業(yè)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將對核電實行長達15年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種種利好,對于下游的核電設備企業(yè)來說,將面臨一輪新的機遇。
華泰聯合證券研究員唐曉斌認為,我國的核電裝機約為1000萬千瓦,即使保守一點,按照2020年將實現核電裝機7000萬千瓦來計算,未來將建6000萬千瓦,即未來將投資約6000億元在核電裝備領域,其中,核島、常規(guī)島、輔助設備的比重大致為6:3:1。特別是在核島設備中的蒸汽發(fā)生器、壓力容器、反應堆冷卻劑泵和閥門,常規(guī)島設備中的汽輪機和發(fā)電機將會出現巨大的市場需求。不過,銀河證券分析師沈文春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核電建設一般有4、5年的周期,市場需求真正釋放出來,要到2011年以后。
設備企業(yè)分食產業(yè)鏈
沈文春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國內核電主要設備商有: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電集團以及中國一重、中國二重等。在核島設備市場方面,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具備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在國內已建成的核電站中,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主要是由上海電氣參與,嶺澳一期主要是由東方電氣參與。在常規(guī)島制造方面,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電集團勢均力敵,但引進的技術各不相同。東方電氣與阿爾斯通聯合競標,上海電氣、哈電集團則分別與西門子、三菱聯合競標。
哈電集團在未來幾年,預計將投入33億元發(fā)展核電產業(yè),包括為第三代核電發(fā)展建設秦皇島設備基地。其用意之一,就是彌補核島設備制造方面的短板。目前,他們已獲得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四臺AP1000項目常規(guī)島合同以及主泵電機供貨合同,嶺澳二期常規(guī)島安全閥、泄壓閥等。
《中國能源報》記者從中國一重了解到,中國一重開發(fā)的核電產品,合同涉及國家已核準開工建設項目的80%。國內絕大部分核電站都有二代加和三代核電鍛件等產品在中國一重研制。其研制的以AP1000為代表的三代堆型核島一回路鍛件中,除管板和水室封頭外都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同時,主管道和整鍛低壓轉子也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個多月前,中國核電巨頭之一的中廣核與浙江省30家民營能源裝備企業(yè)簽訂合作協(xié)議,總金額約10億元,這是中廣核首次面向民營核電裝備企業(yè)采購相關設備。
一個核電站有各種系統(tǒng)300余個,需要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數萬套,正是由于核電產業(yè)鏈很長,一些民營企業(yè)也獲得了參與其中的機會。
不過,沈文春表示,核電設備特別是核島和常規(guī)島設備是一個門檻較高的行業(yè)。民營企業(yè)還無力承擔關鍵設備的研制。
符彩霞也認為,目前,民營企業(yè)只能做一些配套工作。而核心的技術在市場準入上有很高的資質要求,并且在科研能力、實驗要求等方面,民企尚達不到標準。
仍面臨諸多難題
在核電的總成本比例中,設備購置費占比超過一半,這意味著設備市場的商機的確很大,但國內設備企業(yè)能不能吃到這塊大蛋糕,能吃多少,則取決于他們的科技實力。
在國家扶持和依托重大項目的情況下,我國核電關鍵設備在國產化方面近來有所突破。其中,反應堆壓力容器和蒸汽發(fā)生器關鍵鍛件在國內首次實現全部國產化,電器貫穿件設備首次實現完全國產化。
但核電設備領域要解決的難題依然很多。“舉個簡單例子,核電大鍛件的生產能力已經很強了。但生產的鍛件仍不能完全滿足需要。因為核電鍛件對質量要求非常高,企業(yè)在熔煉、鍛造技術上有待提高。”上海重型機器廠相關人士向《中國能源報》記者透露。據了解,目前二代加核電大型鍛件國內企業(yè)已基本掌握,三代核電大型鍛件還要進一步攻關。
一重技術中心副主任于兆卿此前也向《中國能源報》記者透露,雖然一重集團是國內較早從事大型加氫反應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及核鍛件開發(fā)和研制的企業(yè),同時具備較好的業(yè)績,但也存在從單件到量產帶來的一些問題。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fā)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